马扬繁刘红军
一开窗,风沙扑面而来,郭尔本敖包线车间到了。
西北面有矮墙,东面有毗邻铁路线的铁栅栏,南面有一排青砖房,宿舍和办公室融为一体。院子干净整洁,在一床沙土围成的菜地里,秧苗长势良好。
国本敖包线车间是济宁工务段最偏远的维修场所,负责二线正线和站线76公里的设备维修。“孩子在这里工作不容易。他们必须有一个家。”6月20日上午,车间党支部书记杨志强挽起袖子,在小菜园里浇地。“早上一次,晚上一次,蔬菜吸收好,长势旺盛。”
从担任车间党总支书记的第一天起,杨志强就下定决心要维护好这条线路,让这片大漠荒原焕然一新。
“给员工一个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1954年济二线建成通车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的日常用水和生活物资都是每周一辆补给车从270公里外的济宁运来。厂房老旧,基础设施差。虽然几经修缮,但生产生活条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刚到这里的时候,条件很差,做什么都不方便,也没法考虑工作。”清郭忠雨说。
为了拴住员工的心,在做好线路维护的基础上,杨志强带领大家“改造戈壁,建设我的家”。
经过捡石头、整地做床、浇水施肥,一个110平方米的小菜园慢慢建成了。沙土不行了,他们陆续从赛汉塔拉镇搬土来填;水不够,他们就把淘米水和洗菜水省下来灌溉。当时员工种的青菜端上了餐桌。
在济宁工务段各级党组织的帮助下,郭尔本敖包线车间配餐间配备了冰箱、和面机、消毒柜,杜绝了传统的烧煤做饭方式。淋浴房还新配备了电热水器,车间硬件大幅升级,员工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由于车间位置偏僻,工人身体不适时,最近都去几十公里外的赛汉塔拉镇或二连浩特市看博览会。除了每年对工人进行体检,车间还联系段工会组织工人学习城市医院常见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车间会议室东侧的墙上,挂着内蒙古自治区模范集体、先进党组织等奖牌。“虽然环境艰苦,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它变得不一样……”从一个不愿留下来的年轻工人到今天的车间技术员,沈鹏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