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列车设备故障延误,影响旅客出行,铁路部门总是饱受诟病,处于舆论压力之下。但由于列车晚点,合肥客运段的乘客收到感谢短信的情况相当罕见。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服务标本案例,仔细解剖,对照检查,是有益的。
一个多月前,合肥开往北京的Z226次列车因设备故障,离开阜阳站后晚点约2小时。晚点通知后,乘客张女士情绪激动:她买了一张北京到墨尔本的打折机票。如果她改签,需要补5000元的差价。看到行程延误,“急得跺脚”。值班列车员王浩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她想办法。考虑到首都的交通状况,通过对比机票上的上车时间,坐地铁是最安全的。售票员打电话给北京站的客运服务员,要求帮忙买一张去首都机场的地铁票。对方听说情况后,答应在列车进站时将地铁票送到站台。
在家千日好,出门总是难。越是遇到困难,印象越深。本来,这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经过“站在公交车旁和时间赛跑”,最后大家都很开心。在肯定列车员王浩热心解决旅客后顾之忧的同时,北京站列车员的大局观念和责任精神也值得学习。正是我局列车长与北京局乘务员结成的“黄金搭档”,帮助该旅客顺利登机。虽然分属不同的地区和单位,但他们对旅客的关心是一样的,在张女士眼里,他们都代表着铁路。
如果服务工作是一个圆,那么客主的满意就是圆心,需求就是半径。用这把尺子去检验,不难发现,重叠工作的“组合”依然是“软肋”。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涉及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简单的事情往往会变得复杂,美中不足的是“力度不够”。这种障碍在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中隐约可见。大家都习惯了“各扫门前雪”,却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把握“路口”,以至于“最后一公里”有点长。原因是大局观念不强。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随着“转变观念、打入市场、增加效益”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推进,增强大局意识犹如“拆墙透绿”,意义深远。只有放弃小我,寻求更大的自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铁路的形象,在服务旅客和货主的过程中不断接力和发力,在困难面前通力合作打破局面,铁路这个“大联动机”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聪明”,才会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海南铁路海威段综合机修车间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