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河长。盛夏时节,沂蒙山区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绿花。“大家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美……”《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日战争,穿越时空。
沂蒙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热土。革命年代,百万人民积极拥军,十万英雄热血洒战场。2013年11月25日,总书记来到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了解革命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强调“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人生伊始,使命在肩。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国有铁路企业履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者的历史使命。他们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民感情,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服务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如今复兴号穿越蒙山沂水,货运列车四通八达。沂蒙革命老区正以新的征程阔步前行,努力描绘齐鲁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复兴八百里驶进沂蒙。
八百里,沂蒙,七十二里。沂蒙山区历史上,山与山相连,山与山相连。曾被形容为“四堵固,船车俱堵”。
1986年1月1日,偃师铁路建成通车,蒙山至沂水间第一声汽笛响起。进入21世纪,沂蒙革命老区的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兖石铁路复线工程开通后,焦新、东平、枣林、瓦里、沂沭五条新线相继开通,形成了一个“十字”路网的主骨架,铁路为老区人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沂蒙人渴望高铁列车走进家乡。老区人民有梦想,国铁企业有责任。2016年12月17日,日兰高铁临沂至曲阜段开工建设,当地人民的梦想或许会到来。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组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切实承担起建设运营的主体责任。2019年11月26日,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开通运营,沂蒙革命老区从此进入“高铁时代”。
“像飞一样!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福星开到我家门口。”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的92岁老兵刘感慨地说。
日兰高铁日曲段建设耗时两年多。一次性建成李家寨、莒南北、临沂北等6个高铁站。这条被业界誉为“卓越、智能、绿色、人文”的高速铁路,惠及沿线数千万人。
以前,沂蒙革命老区的人坐火车到北京要9个小时,到济南要4到5个小时,到青岛要6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到北京只要3小时18分,到济南1小时30分,到青岛1小时左右。真的很方便!”在临沂从事业务,经常外出洽谈业务的赵先生说。
日兰高铁日曲段贯穿京沪高铁、庆忌高铁、青烟铁路,将山东八市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出行更快捷。高铁开通后,电子客票、一卡通、商旅中心等智能化、人性化、亲民化的服务。也同步推出,让老区人民有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在临沂北站候车大厅,《万山红遍》壁画展示了融合军民生活的沂蒙精神
5月7日,在临猗朱宝站,一列满载日用品、轮胎、布料、机械配件等共计1250吨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10天后抵达乌兹别克斯坦。这是疫情爆发后临沂开行的第400列中欧班列。
2018年以来,地处革命老区腹地的临沂成为山东省中欧班列三大集结地之一。“借助中欧班列,临沂市形成了市场带动物流、物流服务的产业格局。”临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前有八百里沂蒙,本地货不能出口,外国货不能进口。如今,临沂已成为江北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之一,四通八达,被誉为“中国物流之都”。
铁路,万事通。据临沂商城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正是因为有了铁路,老区与外界的商业交流日益频繁。最初以大棚起家的临沂批发市场,如今已成为拥有134个专业批发市场、7万家大小商户、年交易额超过4550亿元的批发商城。
2014年8月2日,山东省首趟快速货运列车驶离临沂站,33个小时后,直达广州大朗站。临沂至大朗快速货运班列的开行,在临沂商场圈产生了强烈的“列车效应”,广大商场业主纷纷与铁路合作开行货运班列。
2015年10月20日,临沂至德国汉堡国际列车开通,填补了山东省没有直达欧洲的铁路货运通道的空白。“临沂开行‘点对点’铁路国际联运班列以来,每趟货运时间比海运至少节省7至10天。”山东欧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翔说。
2018年1月25日,满载建筑材料、工业机械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临沂出发,10天后抵达莫斯科。一个多月后,首趟返程列车抵达临沂,标志着临沂至莫斯科中欧班列双向开通。中欧班列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以机械行业为例,现在可以把设备和人运到俄罗斯建厂。设备出去,半成品运回。
临汾铁路民航发展中心主任冯军也算了一笔账。每运输1000吨货物,行驶1000公里,使用铁路运输比汽车运输可节约标准煤17.42吨,减少废气排放16.6万立方米。
“我们公司的货物是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同时,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木板原料也通过铁路运抵临沂,运输和贸易一体化的效率开始显现。”临沂新商业公司总经理李喜琴说。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公司出口逆势上涨。达到1.79亿美元,2021年出口额超过了2.6亿美元。
8年来,以临沂为代表的沂蒙革命老区开辟了24条国内外货物运输线路,1.3万余列货物班列通达俄罗斯、德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广州、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等国内多地,构建起“多点直达”的班列运输网络,成为老区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十三五”期间,临沂市GDP年均增长5.8%,2020年达到4805.3亿元,从全省第7位跃至第5位,首次跻身全国地级市前20强。2021年,临沂市外贸进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年进出口总额176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4%,高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
“铁”动力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企业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为沂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奔小康装上了“加速器”。
板栗、纯天然小米、香椿芽……在临沂北站二楼候车大厅,“产自临沂”展销中心里沂蒙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临沂市农村农业局副局长鞠成祥表示,希望通过高铁枢纽、万千旅客,将临沂优质农产品带到全国各地。
借助高铁开通契机,济南局集团公司在临沂沿线区县的高铁站和列车上开展旅游推介、非遗文化展示、农产品展销等活动,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对口帮扶村第一书记乘高铁为特色农产品带货宣传,促进了老区群众增收致富。
按照“服务沿线群众”“建管养扶贫一体化”的要求,济南局集团公司统一安排部署,优先采购当地物资,优先使用当地劳务人员,加强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提升技能、增加收入。
围绕临沂市沂南、费县、平邑、莒南等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区,济南局集团公司完善客运设施、推出专项服务,方便务工群众出行;针对季节性涉农物资和贫困地区产品运输实际,开行特色班列,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开行旅游扶贫专列,用旅游消费拉动贫困地区发展。
据悉,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后,撬动沂蒙革命老区4000亿元投资和消费,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
2021年10月,济南局集团公司还安排两名干部作为山东省第五轮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泗水县泉林镇花园村和蒋家村村民致富奔小康。
眼下,临沂市莒南县厉家寨村里,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大樱桃掩映在绿叶之下,引得游客慕名而来。“高铁开进了厉家寨,我们可以放心种植樱桃了,每天来采摘旅游的游客比过去多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村民厉明聪高兴地说。
曾经的厉家寨村,是“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的稀粥照月亮”。上世纪50年代,厉家寨人移山填谷、劈岭造田,实现粮食增产大丰收。
改革开放后,厉家寨人开始探索种植樱桃。因为樱桃季节性强,能否顺利外运成为当地种植户每年面对的一大难题。
“我们正在跟铁路部门洽谈合作,让新鲜的樱桃和深加工产品坐上高铁,销往沿途和更远的城市。”厉家寨樱桃研发中心主任徐磊信心满满。
近年来,厉家寨村在“高铁线撬动地方樱桃产业经济”上做文章,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樱桃合作社,形成了“万亩樱桃园+红色观光旅游”的特色产业,被誉为“中国樱桃第一村”。
沂河之畔,杨柳依依。不远处,高速飞驰的复兴号跨桥穿行。沂蒙革命老区人民搭乘着幸福号列车,正意气风发地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以路为弦谱新曲 唱出沂蒙好风光——铁路服务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见闻
作者: 2022-07-13 浏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