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反贫困斗争的最后一年。面对新一轮的冠状肺炎疫情检查,中铁集团公司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创新救援方式。它增强了整个铁路克服困难的力量和信心。高效运输防疫、春耕等重点物资,有序启动重点建设项目,开通“点对点”返岗专列,齐心协力解决农畜产品销售问题,帮助指定贫困地区“对症下药”,帮助干部冲锋陷阵。在10,000英里长的铁路线上,铁路防疫和消除贫困是由两个轮子驱动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防疫物资和春耕物资及时高效运送。疫情爆发以来,铁路部门充分发挥了“一网一盘棋”和集中统一指挥运输系统的优势。坚持特殊紧急事务,开辟绿色通道,及时组织防疫物资。截至3月8日,铁路共运输各类防疫和生活物资24.5万吨,有力支撑了防疫和控制战争。及时掌握供需情况,优先考虑运输能力,加强供应协调组织,尽一切努力保证化肥等春耕农业原料和生产原料的运输。今年以来,全路每天运输化肥2582辆,同比增长20%;每天运输粮食2863辆,同比增长2.3%。坚持“慢车”运行,做好列车和车站消毒、旅客体温测量等防控措施,确保贫困地区铁路交通畅通,满足民生需要。
工人“点到点”和“一站式”特别列车将为穷人重返工作开辟“第一和最后一公里”。铁道部积极联系外来务工人员的输入和输出地政府,了解贫困劳动力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合作,建立了“点对点”的农民工返乡服务机制和平台,并通过专列和包车提供定制的返岗运输服务。严格执行火车站车厢测温、消毒,实施分散售票、分散座位、列车负荷系数控制在50%左右等措施,确保职工安全有序返回。截至3月7日,全路已运营256列返乡工人专列、1126节车厢和28.3万名运送工人的人员。其中,8000多名甘肃贫困劳动者被组织乘坐专列返回工作岗位,帮助新疆和田县的指定企业扶贫。帮助指定扶贫组织的勉县政府组织了3600多名农民工免费返回苏州、上海、广东等地工作。对于不能及时复工的贫困劳动者,铁路将及时公布和宣传就业信息。通过扶贫项目、扶贫讲习班和发展临时公益岗位,优先考虑就业。同时,要协调建设单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将免费对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帮助5000多名贫困劳动者在附近找到工作。
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扶贫项目早日启动并取得成效。一方面,国家铁路集团督促贫困地区铁路项目建设单位统筹现场防疫、人员组织、施工作业、安全质量监督等工作,帮助解决施工期间交通管理困难、物资供应困难、生活物资短缺等困难
牵线搭桥,动员各方解决农畜产品销售难题。坚持消费扶贫和防疫控制相结合,铁路部门及时与贫困地区政府联系,了解扶贫产品销售缓慢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山货”离村增收。一是把贫困地区的农畜产品作为防疫期间铁路单位“菜篮子”的供应来源,组织铁路干部职工积极购买大米、茶叶、家禽、鸡蛋等扶贫产品。二是协调社会企业与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合作,在勉县购买137万公斤大米、21800公升菜籽油等50万元扶贫生活资料,捐赠给湖北省宜昌市青岗坪村,帮助贫困土家族群众应对疫情,并购买捐赠矿泉水等30多万元生活资料。 自热食品等物资会同宁夏原州区扶贫定点企业,到武汉市救助定点医疗机构。 三是强化产销衔接和脱贫机制,加大直销店、电子商务扶贫平台等铁路站车扶贫产品的线上和线下促销力度。自疫情爆发以来,铁道部已经在贫困地区购买并帮助销售了800多万元的农产品和畜产品。
扶贫干部站在第一线,帮助指定的贫困地区预防和控制流行病。高质量完成扶贫任务的关键在于人和干部的作风。从农历新年第三天开始,全路185名临时干部和驻地队成员陆续上岗。结合两个村委会的帮扶小组,成立了防控观察小组、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服务小组,牵头开展筛查宣传、蹲点观察、体温测量和消毒、代购物资、增强防疫意识、编织密集的疫情防控网络。从公路内外筹集资金和物资约400万元,用于支持湖北省和贫困地区的防疫工作。投资120万元在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修水县购置口罩生产线,建设每天20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扶贫车间,支持防疫物资供应。铁路救援队和村工作组也主动捐款帮助穷人开展防疫工作,向贫困村庄捐赠防疫和生活用品。到目前为止,国家铁路扶贫小组确定的4个县区共3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湖北省铁路扶贫点被确认疑似“两个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