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革命是家,流血应该是丫的。为了仁慈而伸张正义,今天的事件将会带来自由之花。”这是开国元帅陈毅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写的诗《梅岭三章》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央红军发动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冲破敌人封锁的悲壮场面。
8月3日,《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走长征路”采访小组来到江西省赣州市新丰站。新丰站位于赣州南部,像一个雄伟的柱子矗立在高山上,静静地守护着周围茂密的森林。这里曾经是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一次封锁的战场,也是红军开展游击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今天,铁路记者来到这里寻找红色的记忆,珍惜革命历史的记忆,积累进步的动力。
1934年10月21日清晨,已经开始长征的中央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碉堡,爬上高山,穿上密林,进入新丰、甘交界的深山密林。这是敌人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中央红军终于完全打破了封锁,向赣粤交界的大禹进发。
“新丰站的位置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最初的心和使命,把新丰站建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基准站。”新丰站站长彭波动情地说。1996年9月1日,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新丰站成为赣南首批火车站之一,守卫着当时南昌铁路局的南门。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今天,这个三等站每年运送旅客59万人次,成为赣南老区人民的便捷通道。
新丰站59岁的员工邓·傅生是新丰站的建设者之一。新丰站投入运营后,他留了下来。邓与新丰站同行20多年。看到铁路有助于旧区县的发展和繁荣,他深有感触:“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多数外出工作的‘老手表’仍然穿着补过的衣服,拖着破旧的包,甚至带着包袱坐火车。现在这些非常罕见。乘客们衣着整洁,带着各种各样的手提箱自由旅行。”
新丰再往南是赣粤边界的大禹县。大禹的油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千山不能变十里,万重山不能变."这里的群山似乎诉说着革命战士在游击战中英勇、顽强和不懈的斗争。
中央红军突破第一条封锁线三年后,项英、陈毅率领剩余的红军战士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森林中开展游击战争。他们以不屈不挠的意志,保持了革命的火焰,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今天,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铁路变得越来越发达。"大禹站站长李国强介绍,大禹站是赣韶铁路的四等站,是大禹老区人民北上赣州、南下广州的重要通道。大禹站周围的铁路网越来越密集。除了现有的京九、甘龙和吉恒铁路,即将开通的长赣客运专线将帮助赣南人民走上持续发展、繁荣幸福的黄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