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澈的湖,一排绿色的树,一艘叶船,还有一个人独自行走,这是46岁的护林员伊莱·尼亚斯划着一个盆地(独木舟由掏空的胡杨制成)在塔里木河旁的一片海域里观察野生胡杨的生长。阿莱尼亚兹所在的新疆尉犁县位于塔里木河中下游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该地区大约有80万亩杨树。他和他的同事负责管理和保护胡杨,胡杨东西长520公里,南北宽240公里。1993年,从中专毕业的伊莱·尼亚兹(Eli Nyaz)成为了一名护林员,渴望“改变家乡的面貌”。为了保护这片胡杨林,伊莱·尼亚兹坚持了26年。由于巡逻区域很大,伊莱·尼亚兹每天要走几十公里。天然胡杨林地形复杂,包括沙袋、湿地和湖泊。为了了解胡杨的生长,伊莱·尼亚兹有时骑摩托车,在摩托车不能走的地方骑马,在马不能骑的地方步行,在有水的地方画一个盆。他成了一名能控制各种交通工具的“两栖全能护林员”。沙漠边缘的温度夏天超过40摄氏度,冬天低于零下20摄氏度。酷热、极度干燥和极度寒冷是护林员必须承受的考验。风和阳光、蚊虫叮咬和树枝擦伤更为常见。此外,远离家庭和城镇也是一种孤独。“这真的很难,但我知道每一棵胡杨的价值。我保护胡杨,胡杨保护我的家乡。”伊莱·尼亚兹看着远处的绿色说道。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区分布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流域。三年来,新疆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向胡杨林区输送生态用水。越来越多的胡杨已经从死亡的边缘醒来。今天,像伊莱·尼亚兹这样的游骑兵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图为伊莱·尼亚兹在塔里木河的一个海子里划着一个盆地,观察胡杨的生长。
赵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