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型外锁闭ZYJ7电液转辙机机械局部检修及毛病排查办法指南
对电液转辙机维修及毛病处置应坚持的总准绳:结合整治、综合调整。详细能够归结为:结合工电整治;涂油、调整勤测试。
一、为什么电液转辙机外部机械毛病多?
所以提出这个问题,由于这是一个大的前提。主要是电液转辙机是比拟新的技术设备,受环境影响大,装置方式与以往转辙机不同是主要的缘由。以往的转辙机都经过角钢装置在根本轨上,当外界环境变化转辙机与衔接牵引尖轨的各杆件同时随着尖轨和根本轨纵向挪动,所以,道岔受尖轨和根本轨的变化影响较小。电液转辙机的状况则不一样,电液转辙机按装在混凝土枕上,而牵引尖轨的各杆件(表示杆、锁闭杆)或支撑点(锁闭框、锁钩)装置在尖轨和根本轨上,当尖轨和根本轨纵向挪动时牵引道岔的各衔接杆随着挪动,而固定在混凝土枕上的转辙机并不随钢轨纵向挪动变化,并且还存在着,尖轨和根本轨的收缩和伸长量并不相等,所以,极易形成转辙机各杆件的捌劲儿及支撑衔接局部(锁框)的摩卡,增大转辙机动作阻力。另外当发作冻害时,工务为了调整轨面在道岔处混凝土枕上面增加或撤除垫板,这时我们就必需在装置转辙机的混凝土枕上增加或撤除相应的垫板,用以必免道岔在程度方向上不成平面牵引不到位形成道岔机械毛病。这里所以提一下电液转辙机还属于比拟新的技术设备。主要是指因其靠油压传送动力,靠调整溢流压力,变化传动力。依据一些业内同志的测试数据,发现最低的溢流压力仅为7Mpa,最高的溢流压力可达19Mpa,依据ZYJ7电液转辙机溢流压力与动作杆输出力关系,溢流压力为7Mpa时输出力为4120N,而规范12Mpa时输出力为8980N,输出力相差一半还多,输出力缺乏,极易发作道岔动作不到位现象,而厂家为了维护机内液压件,常常对溢流压力限制在中线(维规规则)如不超越12Mpa,而在我们东北地域气温变化大,受雨、雪、冻害及温度影响大,道岔阻力变化大,所以,当道岔框架不好加上其它多方阻力增大时,道岔就动作不到位。
二、用数听说话,守住道岔框架:
1、道岔密贴调整数据请求。
必需保证尖轨与根本轨之间在锁闭杆中心处应留0.2——0.8mm的间隙。浅显讲,道岔锁闭后锁钩尾部斜坡面与锁闭铁外部向下的斜坡面要平行并两平面之间要有0.2——0.8mm的间隙,如图1。如达不到这个规范,要经过增减锁闭框与锁闭铁(锁钩上部限位铁)之间的调整片,停止调整。同时,在第一牵引点的方钢中心处实验,要保证4mm不锁闭,2mm锁闭。另外还有一个规范,在第一和第二牵引点之间的任何中央道岔要保证夹10mm厚,20mm宽钢板,不锁闭,可是因目前受尖轨钢性的影响,这个规范普通达不到。
2、道岔开程调整数据请求。
必需保证道岔两侧开程之差要小于3mm。如不规范就要经过调整装置安装和动作拉杆(外动作杆犬牙,)使两侧启齿差到达规范。开程标值是:第一牵引点(第一衔接杆亦称方钢处),规范为160±3mm;第二牵引点(第二衔接杆亦称方钢处),规范为75±3 mm。如道岔启齿大于规则值时,可经过减少密贴调整片,同时在尖轨衔接铁和尖轨间加调整垫调整,如启齿为162mm时,可经过减少2mm密贴调整片,加2mm调整垫将道岔启齿调整为160mm,这一点了解上好象有点难,为什么一面加一面减,加减相同的量,这是为了保证在该侧锁闭状态下,道岔密贴力的规范,保证尖轨与根本轨之间在锁闭杆中心处应留0.2——0.8mm的间隙,又加又减怎样开程变了呢?由于在启齿状态下,锁钩下部的缺口被锁闭杆上面的凸起局部卡住不动,在锁钩衔接铁处加了2mm垫必然使尖轨向根本轨侧拉2mm,所以开程减小了2mm。
3、道岔油压调整数据请求。
工作压力调整在9Mpa;溢流压力调整在10——12Mpa。电液转辙机的传动力很重要,它是依据调整溢流压力来增加或减少传动力的。压力的调整要依据变化的状况及时控制,如工务改换尖轨、根本轨或天气变化雨后雪后等发现提速道岔运转阻力增大,要重复实验对道岔滑动、传动局部重点打扫注油或监测调整油压。如为新装置的岔子阻力大时,溢流能够调得相对大一点,磨合好了在降下来。关于油路系统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油缸内有一定空气时,能形成道岔丢表示。主要发作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时节(通常和接点上霜发作在一个时节),不经常扳动的道岔,并且全部都是在列车压上道岔后丢表示,主要缘由是电液转辙机靠高压油推进油缸,由油缸带动转辙机动作杆使道岔转换的。道岔转到位后切断三相电动机电源,压力消弭,这时油缸内的液体油体积不变,混合在油内的空气被挤压贮存了空气势能,当列车压上后,液体油内的小气囊聚合,变成大气囊势能集中,当这一势能找到释放条件时,如运动到活塞杆处就可能释放,释放后油缸内体积变小,使油缸霎时回动,形成丢表示(如图油缸简易表示图3)。处理的方法:一是电动排气,将油箱注油孔翻开,重复扳动道岔数次,如油箱内存有空气,就会在油箱内看见有气泡;二是手动排气法,松开油标螺栓,在手摇电机时重复松紧溢流阀,使空气从油箱中排出。关于运用不多的道岔采取定期多扳动实验,普通重复八次就可,能够消弭空气必免近期丢表示。当然断表示,还有一个缘由能够形成:就是惯性轮锈蚀不转动。
4、道岔动作曲线数据。
对道岔动作曲线必需按时监测,特别是值班信号工每日要对道岔动作曲线停止测试剖析比拟,并且还要在班前或班后恰当的时分及时向车务访问道岔的运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对道岔停止实地调整,或认真交接到下一班次。道岔动作曲线剖析:曲线平直的道岔比拟好(如图4);道岔的工作电流不大于1.8A,动作时间不大于7.5s最大不超越8.5s,不在这一范围阐明道岔有问题,假如在范围内但,道岔动作曲线不平直,电流小振幅平移,阐明尖轨在滑床板上动程中阻力小幅度地增减变化或尖轨在滑床板上平移但上下小幅度颤抖(如图5)。假如道岔动作曲线在动程中呈现上峰值,阐明道岔动作到该点时,呈现高阻力,定有主要摩卡部位,假如峰值呈现在起动点左近,阐明道岔解锁时存在摩卡比拟严重(如图6);假如峰值呈现在要动作到位之时,阐明阻力呈现在接近锁闭临界点时(如图7)。总之,无论是工区还是车间假如不时时盯住道岔动作曲线,就意味着你没有坚持抓平安的总的准绳你失去了抓平安的根本才能和办法。
5、工务道岔框架数据。
工务的框架对我们提速道岔的影响十分大,能够说起着决议的作用。某日在检查23#A道岔时发现道岔动作转换与正常道岔比很费劲,经细致检查,发现锁闭杆与锁框单侧摩擦使阻力增大,但锁框椭圆型孔已调到边缘,不能再调了,在找工务不能马上配合调整的状况下,我们只能被动地采取应急措施,把本来平直的锁闭杆中间的四个合成绝缘螺栓同侧的两个解开,对转辙机自然扳动几下后发现阻力明显减小,杆和锁框不再摩擦,这时紧上螺栓,转辙机正常工作,这一例最有力的阐明,假如工务的道岔框架不好,匍匐太大。我们的调整是“削足适履”。假如框架在变一点,我们是调不好的。
这里重点提收工电对道岔框架应该控制的几项根本请求:
(1)混凝土枕方正,装置道岔的枕木中心间隔650mm;
(2)尖轨匍匐不超越20mm,心轨匍匐不超越10mm;
(3) 提速道岔尖端轨距1435mm,允许偏向±1mm;其他部位轨距1435mm,允许偏向mm;
(4)尖轨与滑床板应密贴,每侧尖轨的第一牵引点及第二牵引点与岔枕的前三块滑床板必需密贴,如有缝隙不大于1mm.滑床板上无影响道岔转换的沟槽;
(5)无影响道岔密贴或转辙机不解锁的尖轨或根本轨肥边;
(6)尖轨轨头刨切局部应与根本轨密贴,允许尖端至第一牵引点有0.2mm缝隙,其他局部缝隙不大于1mm。
(7)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顶铁与轨腰) 间隙应在0.1——0.2mm之间;
(8)尖轨启齿按前面开程请求办。
(9)道岔平面度程度偏向不超越4mm.
三、机械阻力的主要来源及消弭方法:
普通依照规范装置的道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或条件变化后,可能惹起道岔阻力变化,依据已往经历道岔阻力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沿尖轨或根本轨走向的伸缩变化为道岔动作带来程度方向(前后侧)的阻力;二是道岔平面度发作变化呈现上下程度不良为道岔动作在竖直方向(上下侧)带来阻力;三是尖轨与根本间有障碍物为道岔动作带来直接阻力。主要散布在四个部位:
1、尖轨在动程中存在的阻力可使道岔动作不到位。
主要有:
①道岔滑床板与尖轨之间的硬摩擦力(如连绵细雨后晴天滑床板马上生锈阻力增大)。减小阻力的办法,汇同车务对滑动面定期或及时打扫、除渍给油,并把握两个关键时辰,一是雪后打扫除垢(把尘油冰混合物除掉);二是雨后实验涂油。日常巡检时对磨得发白的滑床板注油;
②尖轨刨切槽上存在污渍或有细砂石子等物贴上使道岔动作不到位。减小阻力方面是把槽内的污渍杂物清算掉;
③尖轨或根本轨上有肥边,招致道岔动作不到位;假如尖轨或根本轨肥边过大,也可致使根本轨包住尖轨不能转换,使转辙机不能解锁。处理的方法,找工务停止打磨。
2、道岔动作过程中“三杆”的阻力。在日常中我们调整了锁框后道岔好了,简单地说锁框不正不科学,对我们电务自身也不公平,不难想象,假如尖轨匍匐20mm(伸或缩),锁框怎样正也调整不过来,由于锁框的调整是有限度的。关键是我们的设备装置在工务的钢轨和混凝土枕上,钢轨枕木随着温度(或人为调整)变化了,我们的检查调整必需及时跟上,跟不上这种变化。就必然招致道岔动作阻力过大,动作不到位,呈现设备毛病。详细检查时主要细致察看各杆件周围的磨擦划滑状况断定。这里例举几个状况供在检查和处置毛病时参考:
①长短表示杆之间无间隙,紧靠一同存在摩卡,能够形成道岔毛病(如图8);
②因尖轨匍匐(伸或缩),使动作杆或长、短表示杆两侧立面与表示杆入机的护套摩卡,形成道岔毛病(如图9);
③长或短表示杆顺向不正扭斜,形成道岔毛病(如图10)。
④长短表示杆上平面不平,可能形成杆与入口上或下面摩卡(如图11)。以上四种都需求调整相关螺丝保证三杆平、直、顺。
3、道岔处有杂物或各部衔接部件失修零落。普通有以下几种状况:
①落雪夹雪结冰阻卡。在尖轨与根本轨之间的积雪清算信号工普通都比拟有经历,但车务相对经历缺乏,容易无视的是岔根或第三顶铁,如今都安防雪罩好多,这种道岔刚上道时,因我们对机械原理不清,下雪时对岔口等中央清算的都很彻底,道岔就是不好,后来摸到锁钩尾部下平面结了一层冰,清算掉冰后,道岔好了。
②滑床扳在靠根本轨侧凹槽内存有车辆撒落的石子、碴石或岔口内有杂物。
③冬季列车(普通客车多)厕所或餐车掉下的冰溜子卡在尖轨与根本轨之间。
④工务顶铁与尖轨间隙没有了、顶铁螺栓松动或螺栓零落下来卡阻。
⑤锁闭杆与锁钩尾部下平面接触的局部不清洁粘油或有砂粒。可形成道岔不能解锁与锁闭毛病。o装置或撤除防雪套时调整不彻底引发道岔毛病。装置不规范,如太松、扭劲儿都可能惹起夹卡,轨下的03号防雪套假如布太厚堆积可能形成道岔动作不到位。装置或撤除防雪套时必需对道岔停止全面丈量,保证开程、密贴力的前提请求,并使框正杆直钩顺,限位块间隙规范,限位块容易夹防雪套,假如挤夹厚也能形成道岔毛病。
4、冻害或工务调整惹起的道岔程度超限。前面说过道岔平面度程度偏向不超越4mm。在冻害区段,工务加垫调整轨面,我们必需加垫调整转辙机,因转辙机三杆相对尖轨在程度方向上调整量比拟小,道岔程度因冻害或春融翻桨对三杆的损伤较大,轻者形成毛病,重者可能损坏机内部件。关键是要保证外动作杆与锁闭杆、内动作杆的衔接轴销要能转动,表面示杆和内表示杆衔接轴销可以转动,如各部竖直轴销夹接过紧,不能转动,就阐明转辙机在程度面上存在捌劲儿,或转辙机自身不平,使转辙机的动作阻力增大。另外,在工务施工对道岔单侧捣固、抬道时,可形成锁闭杆上两块限位铁上下差太大,影响一侧锁钩运转,形成毛病。
判别程度方向能否捌劲的办法是:
看各杆的竖直轴销能否转动;各杆入转辙机的上下边缘能否有摩痕。综上所述,要保证提速道岔良好动作,抓预防是最关键的。当班信号工必需经常访问车务值班员,理解道岔动作状况。由于车务在扳动过程中,有时操动几下也能动作到位就不知声了,实践上道岔可能就呈现隐患了,否则当车到了扳动不到位就来不及了。抓预防的另一个渠道就是勤测试道岔动作曲线。跟上变化及时调整十分重要。不管是气温还是人为施工道岔尖轨、根本轨或枕木发作变化了,我们的调整就必需跟上。日常注油是最好的颐养措施。
总之,还是那句话:结合工电整治,涂油调整勤测试。
对电液转辙机维修及毛病处置应坚持的总准绳:结合整治、综合调整。详细能够归结为:结合工电整治;涂油、调整勤测试。
一、为什么电液转辙机外部机械毛病多?
所以提出这个问题,由于这是一个大的前提。主要是电液转辙机是比拟新的技术设备,受环境影响大,装置方式与以往转辙机不同是主要的缘由。以往的转辙机都经过角钢装置在根本轨上,当外界环境变化转辙机与衔接牵引尖轨的各杆件同时随着尖轨和根本轨纵向挪动,所以,道岔受尖轨和根本轨的变化影响较小。电液转辙机的状况则不一样,电液转辙机按装在混凝土枕上,而牵引尖轨的各杆件(表示杆、锁闭杆)或支撑点(锁闭框、锁钩)装置在尖轨和根本轨上,当尖轨和根本轨纵向挪动时牵引道岔的各衔接杆随着挪动,而固定在混凝土枕上的转辙机并不随钢轨纵向挪动变化,并且还存在着,尖轨和根本轨的收缩和伸长量并不相等,所以,极易形成转辙机各杆件的捌劲儿及支撑衔接局部(锁框)的摩卡,增大转辙机动作阻力。另外当发作冻害时,工务为了调整轨面在道岔处混凝土枕上面增加或撤除垫板,这时我们就必需在装置转辙机的混凝土枕上增加或撤除相应的垫板,用以必免道岔在程度方向上不成平面牵引不到位形成道岔机械毛病。这里所以提一下电液转辙机还属于比拟新的技术设备。主要是指因其靠油压传送动力,靠调整溢流压力,变化传动力。依据一些业内同志的测试数据,发现最低的溢流压力仅为7Mpa,最高的溢流压力可达19Mpa,依据ZYJ7电液转辙机溢流压力与动作杆输出力关系,溢流压力为7Mpa时输出力为4120N,而规范12Mpa时输出力为8980N,输出力相差一半还多,输出力缺乏,极易发作道岔动作不到位现象,而厂家为了维护机内液压件,常常对溢流压力限制在中线(维规规则)如不超越12Mpa,而在我们东北地域气温变化大,受雨、雪、冻害及温度影响大,道岔阻力变化大,所以,当道岔框架不好加上其它多方阻力增大时,道岔就动作不到位。
二、用数听说话,守住道岔框架:
1、道岔密贴调整数据请求。
必需保证尖轨与根本轨之间在锁闭杆中心处应留0.2——0.8mm的间隙。浅显讲,道岔锁闭后锁钩尾部斜坡面与锁闭铁外部向下的斜坡面要平行并两平面之间要有0.2——0.8mm的间隙,如图1。如达不到这个规范,要经过增减锁闭框与锁闭铁(锁钩上部限位铁)之间的调整片,停止调整。同时,在第一牵引点的方钢中心处实验,要保证4mm不锁闭,2mm锁闭。另外还有一个规范,在第一和第二牵引点之间的任何中央道岔要保证夹10mm厚,20mm宽钢板,不锁闭,可是因目前受尖轨钢性的影响,这个规范普通达不到。
2、道岔开程调整数据请求。
必需保证道岔两侧开程之差要小于3mm。如不规范就要经过调整装置安装和动作拉杆(外动作杆犬牙,)使两侧启齿差到达规范。开程标值是:第一牵引点(第一衔接杆亦称方钢处),规范为160±3mm;第二牵引点(第二衔接杆亦称方钢处),规范为75±3 mm。如道岔启齿大于规则值时,可经过减少密贴调整片,同时在尖轨衔接铁和尖轨间加调整垫调整,如启齿为162mm时,可经过减少2mm密贴调整片,加2mm调整垫将道岔启齿调整为160mm,这一点了解上好象有点难,为什么一面加一面减,加减相同的量,这是为了保证在该侧锁闭状态下,道岔密贴力的规范,保证尖轨与根本轨之间在锁闭杆中心处应留0.2——0.8mm的间隙,又加又减怎样开程变了呢?由于在启齿状态下,锁钩下部的缺口被锁闭杆上面的凸起局部卡住不动,在锁钩衔接铁处加了2mm垫必然使尖轨向根本轨侧拉2mm,所以开程减小了2mm。
3、道岔油压调整数据请求。
工作压力调整在9Mpa;溢流压力调整在10——12Mpa。电液转辙机的传动力很重要,它是依据调整溢流压力来增加或减少传动力的。压力的调整要依据变化的状况及时控制,如工务改换尖轨、根本轨或天气变化雨后雪后等发现提速道岔运转阻力增大,要重复实验对道岔滑动、传动局部重点打扫注油或监测调整油压。如为新装置的岔子阻力大时,溢流能够调得相对大一点,磨合好了在降下来。关于油路系统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油缸内有一定空气时,能形成道岔丢表示。主要发作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时节(通常和接点上霜发作在一个时节),不经常扳动的道岔,并且全部都是在列车压上道岔后丢表示,主要缘由是电液转辙机靠高压油推进油缸,由油缸带动转辙机动作杆使道岔转换的。道岔转到位后切断三相电动机电源,压力消弭,这时油缸内的液体油体积不变,混合在油内的空气被挤压贮存了空气势能,当列车压上后,液体油内的小气囊聚合,变成大气囊势能集中,当这一势能找到释放条件时,如运动到活塞杆处就可能释放,释放后油缸内体积变小,使油缸霎时回动,形成丢表示(如图油缸简易表示图3)。处理的方法:一是电动排气,将油箱注油孔翻开,重复扳动道岔数次,如油箱内存有空气,就会在油箱内看见有气泡;二是手动排气法,松开油标螺栓,在手摇电机时重复松紧溢流阀,使空气从油箱中排出。关于运用不多的道岔采取定期多扳动实验,普通重复八次就可,能够消弭空气必免近期丢表示。当然断表示,还有一个缘由能够形成:就是惯性轮锈蚀不转动。
4、道岔动作曲线数据。
对道岔动作曲线必需按时监测,特别是值班信号工每日要对道岔动作曲线停止测试剖析比拟,并且还要在班前或班后恰当的时分及时向车务访问道岔的运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对道岔停止实地调整,或认真交接到下一班次。道岔动作曲线剖析:曲线平直的道岔比拟好(如图4);道岔的工作电流不大于1.8A,动作时间不大于7.5s最大不超越8.5s,不在这一范围阐明道岔有问题,假如在范围内但,道岔动作曲线不平直,电流小振幅平移,阐明尖轨在滑床板上动程中阻力小幅度地增减变化或尖轨在滑床板上平移但上下小幅度颤抖(如图5)。假如道岔动作曲线在动程中呈现上峰值,阐明道岔动作到该点时,呈现高阻力,定有主要摩卡部位,假如峰值呈现在起动点左近,阐明道岔解锁时存在摩卡比拟严重(如图6);假如峰值呈现在要动作到位之时,阐明阻力呈现在接近锁闭临界点时(如图7)。总之,无论是工区还是车间假如不时时盯住道岔动作曲线,就意味着你没有坚持抓平安的总的准绳你失去了抓平安的根本才能和办法。
5、工务道岔框架数据。
工务的框架对我们提速道岔的影响十分大,能够说起着决议的作用。某日在检查23#A道岔时发现道岔动作转换与正常道岔比很费劲,经细致检查,发现锁闭杆与锁框单侧摩擦使阻力增大,但锁框椭圆型孔已调到边缘,不能再调了,在找工务不能马上配合调整的状况下,我们只能被动地采取应急措施,把本来平直的锁闭杆中间的四个合成绝缘螺栓同侧的两个解开,对转辙机自然扳动几下后发现阻力明显减小,杆和锁框不再摩擦,这时紧上螺栓,转辙机正常工作,这一例最有力的阐明,假如工务的道岔框架不好,匍匐太大。我们的调整是“削足适履”。假如框架在变一点,我们是调不好的。
这里重点提收工电对道岔框架应该控制的几项根本请求:
(1)混凝土枕方正,装置道岔的枕木中心间隔650mm;
(2)尖轨匍匐不超越20mm,心轨匍匐不超越10mm;
(3) 提速道岔尖端轨距1435mm,允许偏向±1mm;其他部位轨距1435mm,允许偏向mm;
(4)尖轨与滑床板应密贴,每侧尖轨的第一牵引点及第二牵引点与岔枕的前三块滑床板必需密贴,如有缝隙不大于1mm.滑床板上无影响道岔转换的沟槽;
(5)无影响道岔密贴或转辙机不解锁的尖轨或根本轨肥边;
(6)尖轨轨头刨切局部应与根本轨密贴,允许尖端至第一牵引点有0.2mm缝隙,其他局部缝隙不大于1mm。
(7)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顶铁与轨腰) 间隙应在0.1——0.2mm之间;
(8)尖轨启齿按前面开程请求办。
(9)道岔平面度程度偏向不超越4mm.
三、机械阻力的主要来源及消弭方法:
普通依照规范装置的道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或条件变化后,可能惹起道岔阻力变化,依据已往经历道岔阻力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沿尖轨或根本轨走向的伸缩变化为道岔动作带来程度方向(前后侧)的阻力;二是道岔平面度发作变化呈现上下程度不良为道岔动作在竖直方向(上下侧)带来阻力;三是尖轨与根本间有障碍物为道岔动作带来直接阻力。主要散布在四个部位:
1、尖轨在动程中存在的阻力可使道岔动作不到位。
主要有:
①道岔滑床板与尖轨之间的硬摩擦力(如连绵细雨后晴天滑床板马上生锈阻力增大)。减小阻力的办法,汇同车务对滑动面定期或及时打扫、除渍给油,并把握两个关键时辰,一是雪后打扫除垢(把尘油冰混合物除掉);二是雨后实验涂油。日常巡检时对磨得发白的滑床板注油;
②尖轨刨切槽上存在污渍或有细砂石子等物贴上使道岔动作不到位。减小阻力方面是把槽内的污渍杂物清算掉;
③尖轨或根本轨上有肥边,招致道岔动作不到位;假如尖轨或根本轨肥边过大,也可致使根本轨包住尖轨不能转换,使转辙机不能解锁。处理的方法,找工务停止打磨。
2、道岔动作过程中“三杆”的阻力。在日常中我们调整了锁框后道岔好了,简单地说锁框不正不科学,对我们电务自身也不公平,不难想象,假如尖轨匍匐20mm(伸或缩),锁框怎样正也调整不过来,由于锁框的调整是有限度的。关键是我们的设备装置在工务的钢轨和混凝土枕上,钢轨枕木随着温度(或人为调整)变化了,我们的检查调整必需及时跟上,跟不上这种变化。就必然招致道岔动作阻力过大,动作不到位,呈现设备毛病。详细检查时主要细致察看各杆件周围的磨擦划滑状况断定。这里例举几个状况供在检查和处置毛病时参考:
①长短表示杆之间无间隙,紧靠一同存在摩卡,能够形成道岔毛病(如图8);
②因尖轨匍匐(伸或缩),使动作杆或长、短表示杆两侧立面与表示杆入机的护套摩卡,形成道岔毛病(如图9);
③长或短表示杆顺向不正扭斜,形成道岔毛病(如图10)。
④长短表示杆上平面不平,可能形成杆与入口上或下面摩卡(如图11)。以上四种都需求调整相关螺丝保证三杆平、直、顺。
3、道岔处有杂物或各部衔接部件失修零落。普通有以下几种状况:
①落雪夹雪结冰阻卡。在尖轨与根本轨之间的积雪清算信号工普通都比拟有经历,但车务相对经历缺乏,容易无视的是岔根或第三顶铁,如今都安防雪罩好多,这种道岔刚上道时,因我们对机械原理不清,下雪时对岔口等中央清算的都很彻底,道岔就是不好,后来摸到锁钩尾部下平面结了一层冰,清算掉冰后,道岔好了。
②滑床扳在靠根本轨侧凹槽内存有车辆撒落的石子、碴石或岔口内有杂物。
③冬季列车(普通客车多)厕所或餐车掉下的冰溜子卡在尖轨与根本轨之间。
④工务顶铁与尖轨间隙没有了、顶铁螺栓松动或螺栓零落下来卡阻。
⑤锁闭杆与锁钩尾部下平面接触的局部不清洁粘油或有砂粒。可形成道岔不能解锁与锁闭毛病。o装置或撤除防雪套时调整不彻底引发道岔毛病。装置不规范,如太松、扭劲儿都可能惹起夹卡,轨下的03号防雪套假如布太厚堆积可能形成道岔动作不到位。装置或撤除防雪套时必需对道岔停止全面丈量,保证开程、密贴力的前提请求,并使框正杆直钩顺,限位块间隙规范,限位块容易夹防雪套,假如挤夹厚也能形成道岔毛病。
4、冻害或工务调整惹起的道岔程度超限。前面说过道岔平面度程度偏向不超越4mm。在冻害区段,工务加垫调整轨面,我们必需加垫调整转辙机,因转辙机三杆相对尖轨在程度方向上调整量比拟小,道岔程度因冻害或春融翻桨对三杆的损伤较大,轻者形成毛病,重者可能损坏机内部件。关键是要保证外动作杆与锁闭杆、内动作杆的衔接轴销要能转动,表面示杆和内表示杆衔接轴销可以转动,如各部竖直轴销夹接过紧,不能转动,就阐明转辙机在程度面上存在捌劲儿,或转辙机自身不平,使转辙机的动作阻力增大。另外,在工务施工对道岔单侧捣固、抬道时,可形成锁闭杆上两块限位铁上下差太大,影响一侧锁钩运转,形成毛病。
判别程度方向能否捌劲的办法是:
看各杆的竖直轴销能否转动;各杆入转辙机的上下边缘能否有摩痕。综上所述,要保证提速道岔良好动作,抓预防是最关键的。当班信号工必需经常访问车务值班员,理解道岔动作状况。由于车务在扳动过程中,有时操动几下也能动作到位就不知声了,实践上道岔可能就呈现隐患了,否则当车到了扳动不到位就来不及了。抓预防的另一个渠道就是勤测试道岔动作曲线。跟上变化及时调整十分重要。不管是气温还是人为施工道岔尖轨、根本轨或枕木发作变化了,我们的调整就必需跟上。日常注油是最好的颐养措施。
总之,还是那句话:结合工电整治,涂油调整勤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