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影响,自1月底以来,中国境内和中国联通内外的各种运输线路都不同程度地减少甚至关闭,导致货物供应严重中断。尽管疫情席卷全球,但中国和欧洲的物流成本基本不受疫情影响。凭借准时性和稳定性的优势,为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
目前,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西班牙、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确诊病例仍在上升。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防疫过程中最重要的医用材料生产国和供应国。作为交通强国的先行者,中国的铁路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中欧列车的“逆势运行”减轻了疫情对物流的影响,为中欧经济秩序的恢复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经济全球化,只有及时做出改变,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物流市场。近年来,“义乌-维尔纽斯”和“钟鼎物流园区-马拉色维奇”等中欧铁路部门利用市场机遇,加强了供应组织和运力安排,解决了定期货物接运的实际困难,确保了定期货物的适时运输。我们可以看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中有希望。各国为应对这一流行病采取的所有封锁措施加快了铁路集装箱和散装货物的运输势头。中欧银行不仅帮助国内企业搭建向海外出口的桥梁,还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加速。这正是铁路货运在特殊时期仍能逆势增长的重要原因。
中欧队伍的稳定运行,为疫情防控开辟了一条“供给线”,对保障国际物流渠道畅通、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生产和出口需求的增加,中国和欧洲对货运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它承载着中欧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深切期望。它将使更多的人以低廉的价格体验到中国的优质产品,必将在国际贸易领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卢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