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今年的NPC会议和CPPCC会议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铁路防疫、建设、改革和技术创新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铁路总公司董事长陆东福近日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介绍在正常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推进高质量铁路建设的情况。
做好防疫和控制工作,复工恢复生产
铁路是防疫和控制的关键部分和关键环节。
陆东福表示,面对新发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全路各级组织和200多万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了铁路的战略通道作用,为防控疫情和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和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了车站车辆疫情的精确防控,筛查了3.2万名热乘客,免费退票1.66亿张,提供联络信息3.58亿条,运送了1.39万名医务人员,运送了44.3万吨防疫物资和39.9万吨生活物资。
实施“一日一图”、列车运行动态优化、401列职工专列、164列湖北回京专列、1531辆包车等。提供“点对点”运输服务。全国铁路日均客运量从2月份的130万人次增加到4月份的356万人次,客流逐渐回升。
重点抓好疫情防控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运输。将努力遏制货运的增长。从1月到4月,全国铁路完成交货10.9亿吨,同比增长2.4%。
充分发挥中欧银行作为国际贸易战略渠道的作用,积极帮助应对全球战争“流行病”和国际供应链的畅通。从1月到4月,中欧银行开通了2920条线路,交付了26.2万箱标准货物,同比分别增长24%和27%。
努力恢复铁路建设项目的工作和生产。在建的113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复工并稳步投产。1-4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1477亿元。
做好“六个保证”工作,落实“六个保证”任务。
陆东福说,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在正常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扎实做好“六个保证”工作,落实“六个保证”。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直接带动冶金、建筑、机械、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有效扩大内需。因此,我们必须主动迎接挑战。
一是优化调整铁路投资计划。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铁路在年初投资安排的基础上,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金1000亿元,促进投资规模增长。同时,铁路债务风险和工程质量风险的防控将继续放在重要位置,确保投资效益和质量。第二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298亿元,同比增长4.1%。
二是实施优质高效的重点工程。按照“开放、在建、在建”的顺序,重点组织实施服务国家战略的干线工程和短板工程,提高投资效益和路网整体功能。第二季度,确保上杭高速铁路合杭段、南通至上海铁路、赤峰至喀左高速铁路、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改造和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
接下来,按照国有企业三年改革的部署要求,国铁集团将充分发挥体制优势,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国有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深化国有铁路公司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有铁路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建立国有铁路公司权力清单和铁路局权力清单,规范国有铁路公司和铁路局之间的管理关系,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二是推进国有钢铁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优质铁路资产改革和上市,规范上市公司管理,提高铁路资产资本化和证券化水平。
第三,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推进债转股市场化,实施铁路分类建设,推进国家铁路资本向干线铁路集中,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有效防范铁路债务风险。
第四,在运输供应方面进行结构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法治运行机制,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生产力布局,拓展服务产业链,不断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中欧战略走廊作用,提升国际货运能力。
着力打造新一代R&D高速动车组平台
以复兴为代表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从“追赶”到“领先”实现了重大飞跃
陆东福表示,国铁集团充分发挥了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广泛参与、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创新的铁路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复兴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高海拔、寒冷铁路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铁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智能铁路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初步建立。
他表示,国家铁路集团将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部署,继续深化铁路工程建设、设备制造、安全保障和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正在努力为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搭建研发平台。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的复兴高速列车已进入技术方案论证和制定阶段。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加强科技人才建设,全面提升铁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推进铁路优质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