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安洪乡半山腰,平均海拔3200米。它看起来像一个在云上“生长”的村庄。村子里的大多数居民是藏族人。该村有一份来自利卡25户贫困家庭的112人的档案。这曾经是该县一个著名的贫困村庄。
2017年12月,烟囱村成为中铁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定援助村,“村内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必须发展产业。”驻烟囱村的局集团公司第一书记、组长戴林一到村里就开始检查情况,发现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
烟囱村有2000多亩耕地,土地资源丰富。然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等原因,传统作物如胡豆、小麦和青稞的产量一直很低,难以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因此,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挖掘药材或以工作为生,导致村子里出现大面积的荒地。
2018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为藜麦种植技术扶贫项目寻找良田,烟囱村随即被选中。
藜麦是一种高产经济作物。因为村民不理解,科学研究者眼中的“超级谷物”在烟囱村被“拒之门外”。
戴和毕,另一位局集团公司的常驻职员,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这一点,并焦虑:致富等。不是办法。藜麦种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一个罕见的扩大收入来源的项目。奎奴亚藜种植产业的发展蓝图出现在两个人的脑海中。
2018年初,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两人在村里租了4亩地,并在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对接后,试图种植藜麦。10月份,他们种植了4亩藜麦,收获颇丰,每亩产量超过100公斤,收获500多公斤藜麦,市场价值超过3万元,是传统作物的几倍。
2019年,经进一步调查,该局集团公司决定追加投资130万元,在烟囱村租赁450亩土地,扩大藜麦种植规模,聘请村民帮助种植、维护和收获藜麦,并通过成都东站扶贫产品直销店、“智能铁”APP、京东商城等平台销售。去年,藜麦产业帮助烟囱村村民实现了13.5万元的土地租赁收入和22.48万元的劳动收入。昆诺阿藜的销售收入被用作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以扩大昆诺阿藜的产业链,并向村民分配红利。现在,这个“云隐村”的藜麦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按照产业化发展战略投入市场。下一步将进入成都局集团的“川味”销售平台。
考虑到后续产业的发展,成都局集团公司今年停止了对该村藜麦种植的投资,并将项目移交给阿坝州。目前,藜麦产业已成为阿坝州的重点发展产业,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