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试点运行的基础上,95306“数字港”系统自2020年7月起在中国所有铁路口岸站投入使用。参与国际铁路多式联运的各方将实现在线数据共享、快速申报和查询以及中外信息的自动翻译。国际铁路多式联运将更加高效便捷,这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合作,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网7月9日)
所谓“数字港”是指铁路90306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功能。“数字港口”系统可以自动捕获和整合铁路进出口货物、企业、运输工具等信息。并通过铁路数据线连接海关总署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周边国家的铁路公司。在出口时,当运载出口货物的列车离开中国境内相关火车站时,列车、货物、托运人、收货人等信息将实时传输至海关部门、港口站、代理企业和外国铁路公司,并自动完成报关;在进口时,货物列车离开境外火车站后,中国铁路及代理企业可以获得列车、货物、托运人、收货人等信息。提前制定国内运输计划,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数字港”系统的引入极大地方便了铁路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不仅缩短了货物在途中所花费的时间,也便于货主及时了解货物的走势,安排货物到达后的转运。在提高货物运输效率的同时,“数字港”还首次引入了中文规范和语言符号,建立了中外代码词典,实现了中外信息的自动翻译,这不仅促进了国际多式联运信息的标准化,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今年部分海运和空运订单被转移至铁路,铁路货运逆势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中欧列车运力不足。据统计,5月份,中国和欧洲的列车数量为1033辆,同比增长43%,首次超过1000辆;发送货物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8%;一个月内开通的线路数量和传输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4月和3月,中国和欧洲的列车数量也创下月度新高。“数字港”的推出,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和欧洲列车运力不足的问题,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铁路部门推出了各种新的信息和数字服务,包括客运的“人脸识别”和“电子客票”、货运的“95306网站”以及这次推出的“电子口岸”。中国铁路正在利用信息和数字工具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在铁路数字化技术的引领下,货运各环节的数字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货运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