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的照片收集和可视化处理
动车组底部和转向架的自动检测
自动故障识别,自动报警
完全模拟手动操作,可以深入手动操作的盲区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速铁路从建设之初到通车运营,展示了其硬核实力:BIM仿真应用、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自动驾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智能张静专注于中国铁路发展的最新成果,初步构建了涵盖智能建设、智能设备和智能运营三个领域的智能铁路技术体系.
当城市进入梦乡的时候,中铁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动车组的北京北车应用灯火通明,动车组维修工张可欣正在检查维修复兴动车组。与此同时,一个特殊的“同事”正与他一起开展维护工作。
7月13日21时43分,智能复兴电动车组缓缓进入北京北车申请的D21-2轨道。电动车组维护人员张可欣手里拿着手持终端向复兴电动车组走去。一个黄色弯曲手臂和白色身体的智能探测机器人将停留在电动车组第二侧的战壕里。
张可欣是北京北方动车组的一流维修人员。除了日常维护工作,他还负责智能检测机器人的调试。目前,北京城北电动车组有20台电动车组,D21-2轨道可以进行智能检测。
智能复兴电动车组慢慢停下后,张可欣开始通过手持终端检查智能检测机器人的技术状态,确认工作轨迹环境。然后,根据手持终端的操作提示,他仔细查看了动车组的车号和轨道信息,确认无误后,智能检测机器人进入自检模式。
一切准备就绪,操作员在手持终端发出开始操作的命令,智能检测机器人缓慢地向前行驶到电动车组,并快速扫描、识别和定位电动车组的底部和关键部件。定位完成后,机械臂开始工作,从轨道重联端行进到D21-2列车位置,对每个转向架维护部位进行精确的照片采集和3D处理,开始后续的机器检查操作。具有自由度的机械臂可以在任何姿态下无死角地检查车下的关键部件。
该机器人能够自动检测动车组底部和转向架的可见部件,实现动车组相关部件外观故障的识别和报警。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传输到图像识别服务器,然后由图像识别服务器进行分析和诊断。三维图像采集模块采用激光三角法进行测试,检测精度很高。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和故障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推送到一级操作员的手持终端,操作员根据故障提示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回填到手持终端,完成结果返回。作业结束后,一级班组成员通过动车组在线智能检测系统的打印机检查作业单,一级工长和质检员签字确认后归档。
从电动车组的前端到后端,机器人检测需要40分钟到50分钟,完全可以模拟手动操作,达到人眼分辨率,特别是可以深度监控手动操作带来的不便。该设备的引入不仅可以分担部分维护工作,还可以在保证维护质量的同时更高效地完成维护工作,代表了目前轨道交通领域智能化维护的最高水平。
在试运行阶段,北京北方动车组反复对比机器检查和人机结合的测试结果,不断提高智能检测机器人的检测精度,逐步实现动车组一级维护运行由“人工检查”向“机器检查”的转变。
从自动驾驶到智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