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潮湿、多尘、空气差”是我对隧道环境的印象。7月28日,我第一次来到隧道的施工现场。
在台州,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在中国铁路桥局杭绍铁路六标施工现场,四个工区的施工人员在烈日下赶工期、赶进度,掀起了一股全方位的施工热潮。下北山1#和2#隧道即将全面贯通。我跟随现场技术负责人谭洁来到下北山隧道施工现场,从1#隧道移动到2#隧道.
“防排水系统施工完毕后,立即准备下一个工作面的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施工)。”隧道工区经理张军的指令来自谭洁的对讲机。
谭洁立即打电话给运营团队,安排好二衬前的准备工作。据他介绍,在二次衬砌施工前,有必要对初期支护的内部轮廓进行测量和连续监测,一般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初期支护分部施工结束后,将形成全断面施工条件,暗挖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完成后,可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在下北山2#隧道,工人们正在从事密集的施工工作。虽然没有阳光照射,但由于隧道的横截面较大,最大埋深为66米,形成了空气对流,隧道内的温度与室外温度几乎没有差别。
“在350平方米的二衬台车施工平台上,平台温度可达45左右。”平台上的施工人员脖子上围着汗巾,不时用来擦去脸上的汗水。他们身上的工具也被汗水浸透,在高温下干燥,留下白色的盐樱桃
顺着谭洁的手指方向,我看到隧道的顶部布满了错综复杂、井然有序的环形钢筋。“我们的环形钢筋由三根12米长的钢筋通过挤压套管拼接而成,分为内层和外层。钢条。”谭洁向我介绍:“钢筋进场后,要全面检查其质量指标,分批检查其直径和每延米重量,并取样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冷弯试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
据了解,围岩裂隙间有地下水,隧道设计的防水等级应达到《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因此隧道内的防水要求很高,防水层应在暗洞复合衬砌中施工。
我开始对防水系统上有序的红色圆圈感兴趣,并很快问道:“这些红色圆圈是不是直接打在主支撑底座上来固定这些防水板的?”
“我们使用热熔垫片来焊接和固定防水板,但我们不能直接触及主支撑底座。”谭洁向我解释道。
在二次衬砌施工的同时,拆除了出口处中间隔壁的临时支撑。“这是目前隧道内最危险的工作,每次拆除中隔壁的支护,都会影响围岩的变形,沉降距离会小而大。”谭洁忍不住擦去脸上的汗水。
“谈总量,谈总量,观察围堰沉降为1 mm,符合沉降标准。”技术员王急忙向汇报,松了口气。
“呜,吼,吼”在我们的谈话中,突然传来防空警报的声音。
"停,停,立即撤离,除爆破工外的所有建筑工人立即撤离."谭洁慌忙喊道:“出口隧道门准备爆破。”
随着一声巨响,烟充满了山洞。
"开挖爆破成功了."爆破组传来消息。
“好,好,大家都等着进去,一定要带上面具。”
谭洁告诉每个人,并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面具,让我戴上。“隧道贯通前,我们整个施工的通风采用推入式通风,在洞口设置轴流风机,通过通风将新鲜空气送至工作面
谈话中,山洞里的烟渐渐消散,谭洁和他的战友大步走向隧道迎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