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凌晨3点20分,黑龙江省通江市前进农场葛春贤和他的邻居居在前进镇车站站台上登上了4134列车。
4134/4133公益“慢车”是一辆从前进镇开往佳木斯的绿色皮车,全长294公里。它主要运行在中国第一条农业铁路————傅佥铁路上,为三江平原人民服务。
葛春贤和鞠正新坐在一辆干净的马车里,开始聊天。“再过两个月,秋天就会收获。我现在不忙。我去佳木斯买要换的农机零件,晚上我坐这辆车回去。”“我出去签订卖粮合同,这样全国人民就可以第一次吃到黑土地上种植的水稻了。”
42岁的郑新今年种植了50多公顷水稻。几天前,他和杭州一家粮油公司的老板同意签订一份在哈尔滨销售粮食的合同。居郑新有自己的私家车,但他仍然习惯于乘坐这种“慢车”。“这辆车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我坐在这辆车上是为了发财致富,过上小康生活。”鞠正欣亲切地说道。沿线的人们,比如大川的居郑新,对这种“慢车”有着同样的感受。
4134/4133列车不仅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还帮助了周边省市的农民增加收入。每年从4月底到6月初,省内外的“插秧机”都聚集在水稻主产区红星岭、建三江和欢新田。在这列火车上工作了7年的列车员郑福刚说:“在移植季节,每个‘移植者’可以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我们的火车也叫‘淘金列车’。”仅在2019年春耕季节,来自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4万多名“插秧机”就在三江平原以2.98亿元的价格“淘金”。
15点52分,在佳木斯站的站台上,有售粮合同的居刚刚上下了D7825列车,然后在站台的另一边踏上了开往前进镇的4133列车。葛春贤手里拿着农机配件,也上了车:“回去修农机,我等秋收了再数钱。”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铁已经成为一个网络,但这种“慢车”常年运行在三江平原的沃土上,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感受。火车向前疾驰,看着窗外无尽的滚滚稻浪。郑福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中国人有信心稳定中国的饭碗。”
小文件
从前进镇到佳木斯的4134/4133公益“慢车”于1979年正式开通。有5节车厢,最高票价21.5元,最低票价2元。4134/4133次与4136/4135次和K7116/7113次共享一个列车组。列车经过三江平原的建三江、富锦、红星龙等垦区。每天3: 44从前进镇站出发,8: 39到达佳木斯站,15: 56从佳木斯站返回,21: 56到达前进镇站。这列火车见证了中国“北大荒”向“北大荒”转变,增加粮食产量和收入的重要过程。
列车运行线路:前进镇站、环新田站、建三江站、双龙山互通、向阳川互通、富锦站、九英互通、新沂站、红星龙站、常升互通、金沙岗互通、富力屯站、笔架山站、丰乐镇站、太平镇站、司马家互通、永胜互通、佳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