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星地图上看,四川盆地东部有许多从北向南延伸的山脉。被称为“川东平行山沟”,重庆就位于这两座山之间。西有华蓥山,东有巫山,北有大巴山,南有大娄山,重庆四面环山。
翻看铁路图是另一番景象。重庆是西南地区多条铁路的交汇点,西有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速铁路,东有铁路、重庆至利川铁路、重庆至万高速铁路,北有襄渝铁路,南有川黔铁路、渝黔铁路。重庆旅客可乘坐高铁在12小时内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重要城市,重庆货物可乘坐中欧列车和西部新海陆通道直达欧洲、东南亚等地区。铁路使“山城”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前山成了通衢,“重庆”路更畅快。纵横轨不仅改善了重庆的交通条件,而且加快了重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借助铁路,“山城”四通八达,顺利连接世界。
唱响“双城记”铁路助一臂之力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优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唱《双城记》,铁路会有帮助。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在成渝地区的交通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独立修建的铁路。通车后,成渝时空距离拉近,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成渝铁路沿线工农业年人均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
2009年9月26日,D5122次列车离开重庆,开往成都。这是重庆到中铁高速的第一趟,成都到重庆的列车运行时间已经减少到2小时左右。中国首条重庆至成都高速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南铁路进入了动车时代,不仅为成渝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也加快了成渝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投入使用,成为西南地区首条时速300公里的客运专线,成渝间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左右。
在过去的10年里,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动车组运送的乘客数量已经接近2亿。在成都留学多年的重庆市民李女士,见证了成渝时空的不断缩小。她回忆说:“小时候我和父母去成都玩,要坐火车七八个小时。我们觉得成都很远。后来我坐动车从成都到重庆只要两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感觉像坐公交,真的很方便。”
为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两地更深层次互联互通,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正式提上日程。未来,成渝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高铁通四方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月4日,雨后的“山城”笼罩在雾霭之中。在石柱县车站的售票窗口,车站售票员傅玉荣正专心致志地为乘客服务。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湟水镇人傅玉荣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石柱县湟水镇是重庆著名的避暑胜地。据傅玉容介绍,过去重庆到湟水镇开车或坐公交的人很多,单趟至少要三四个小时。镇上的客流量与学校渝利铁路开通后相比,夏季高温期间,来自重庆的夏季旅客络绎不绝,客流高峰时近8000人。“这里的暑假比春节还忙。除了原计划的三对发车和到站列车,今年暑假又增加了三对发车和到站列车。”石柱县站客运副主任丁宏宇说。
(一直到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