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1版)
扶贫应该帮助智力。为了保证种植和养殖的成活率,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每年拨出专项资金,聘请肉鹅养殖专家、绿豆种植专家和大豆种植专家对村民进行现场培训,从而提高了2000多名村民的种植和养殖技能。
“不出村就发财。”67岁的村民严凤河笑得合不拢嘴。严凤河夫妇用养鹅赚来的第一桶金买了一头母猪。“2018年,我把两只养猪卖给了铁路部门,收入过万。”严凤河说:“现在一年卖两只猪至少能赚2万元。”
卫星村地处偏远,交通拥堵,物流不畅,农副产品销售困难。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组织40多个单位定点收购贫困家庭饲养的猪、鸡、鹅、庭院农副产品,4年累计消费310多万元。
马全感慨道:“这几年我们免费发放了近4.9万只小鹅,经常会发生成年鹅不够员工买的情况。哈局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是扶贫的坚强后盾。”
卫星村2018年成功脱贫。为防止返贫,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议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参与贫困户的委托经营和销售,政府补贴贫困户分红发展食用菌产业;与当地政府合作投资建设316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24万元;投资建设的水稻发芽工厂不仅能满足该村每年100吨水稻种子的发芽需求,可以防病、增产、增收,而且有能力创造200吨的效益。
随着可持续扶贫项目的实施,卫星村的致富之路越来越广阔。
基础设施帮助穷人,增强活力
“晴天有土,雨天有泥。三轮出不去,马车被人推着。”习惯穿单鞋喂大雁的村民陈姝丽抬起脚说:“下雨天,泥泞地段的泥水过不了小腿,不穿靴子出不来。”
卫星村因基础设施而负债累累,这使得村庄的外观成为一个缺点。扶贫队从源头入手,加固基础设施和环境的不足,邻近的绥化厂车辆段和绥化厂车辆段派出钩机和叉车支援卫生“战斗”。22天,马全带领干部职工清除了700多辆垃圾车,使13个自然村2.8万米长的道路和沟渠彻底亮起来。他们还硬化了8.55公里的乡村道路,铺设了排水U型槽、排水涵洞和人行道板,并在每栋房子的入口处安装了休闲凳子,以方便人们休息和晒太阳。村民丁荣树高兴地说:“现在多好啊,路变干净了,心情也跟着珍妮弗了。”
美丽乡村的建设点亮了卫星村的幸福生活。专责小组的基建步伐从未停止。绿化村道,种花种树,花开一景一景。每个村组设两个贫困户公益岗,负责修剪除草,照顾村卫生,工资从光伏电站等行业收入中支付。26个公益岗位的负责人之一陈姝丽说:“一个个惠民政策落实了,收入下降了。我们只要挽起袖子欢呼就行了。”
一个个“礼包”扶贫。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还为村民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设一个575平方米的集卫生服务、文体活动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社区服务中心,让村民有文体活动场所和小病小痛诊所。村党总支书记万凤群激动地说:“没有ra的帮助
如今,全新的卫星村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振兴的战略示范村,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