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疫情持续好转,旅游业恢复生产,恰逢国庆和中秋节重合,8天假期非常丰富。据十一黄金周期间多家旅游企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国庆假期火车票搜索量同比增长80%以上,使得小众游戏大行其道。(9月14日人民网)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是疫情防控正常化后的法定节假日。因为上半年疫情防控,夏季防汛,再加上复工、延迟招生等因素,很多人都是精力充沛,想通过这次“双节游”释放出来,来弥补半年没走的遗憾。面对不寻常的“双节游”,要认清形势的变化,提前规划,齐心协力,在双节期间实现经济和交通领域的新突破,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认清旅游趋势,识别“大动脉”。通常的国庆黄金周旅游是家庭出游,父母带孩子出去。但今年中秋国庆期间,有一定收入的年轻白领是主要游客,学生和老人比例大幅度降低,主要是因为疫情,部分学校对学生出行做了一定限制。有些父母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很多长途旅行计划搁浅了,3-5天的短途旅行受到追捧。此外,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累计确诊人数不断上升。很多热门的海外旅行都被国内旅行取代了。
关注游客的需求,利用“几千美元”。随着旅游主体、时间和方式的变化,游客需求的焦点也随之变化。小众游玩和个性化需求受到青睐,定制游、精致小团体、星级酒店呈上升趋势。“走山河”、“解读历史”、“美食之旅”成为大家关注的旅游主题。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大西北”国庆人气暴涨475%。随着游客需求的变化,各行业需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推出游客喜欢的产品和措施,增加商誉、附着力和回报率。
突破地域壁垒,做好拳击组合。独立作战的时代即将结束。单打独斗往往会出现事半功倍的现象。强大的联盟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火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旅游景点等。合作度过运输的“最后一英里”,以减少乘客的麻烦,给乘客更多的选择,并诠释服务至上的理念。特别是以前冷门的景点和一些交通不发达的地区,需要联合铁路推出旅游列车,增加吸引力。同时要利用好高铁的传播效应,推广旅游产品,推销地方特产,突破“酒也怕巷子深”的壁垒。
面对今年“双节游”的特殊变化,要提前“看一看、听听”,然后“对症下药”。在疫情防控的正常情况下,各部门、各企业联合起来,让游客安心、吃得开心、玩得舒服,有一个特别的、有收获的双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