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胡彦波李欢韩庆宜
“勇敢,意气风发,过鸭绿江,维护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为了保护你的家乡……”
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扛起了民族的期望,唱起了战歌。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血战,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巨大胜利。
在连绵不断的炮火中,有这样一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名铁路战士和铁路工人组成的特殊队伍。他们发扬勇敢、坚韧、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坚守在列车运输、线路抢修、车站调度等岗位上。并在朝鲜战场上建成了“牢不可破、源源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急需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
今天,我们缅怀伟大的胜利,继承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血肉筑成生命线
在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组雕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大火映红了天空,一群中国人民志愿军铁路战士和铁路工人火速抢修铁路,运送物资.雕塑再现了活跃在朝鲜战场上的“钢铁运输线牢不可破、轰炸不断”的场景。96岁的原绥化机务段183号机车司机宋对此感触颇深:“白天进洞逃生,晚上蒙上防空幕,既是运送军需物资,也是战争胜利的希望。”
一万条,运第一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期间,几十万军队所需的一切军事物资和补给都依赖国内供应。敌人凭借空中优势试图切断我军的后勤补给线。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铁路战士和全国各地的铁路工人,坚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信念,用自己的血肉保证了铁路的顺利运行。
从1951年8月开始,美军发动了“绞杀战”。仅在朝鲜新安府、香川、西浦小三角,美军就投入了900多架飞机;100多公里,每天出动飞机200多架,投放炸弹3万多枚。有些铁路路段几乎每2米就有一枚炸弹。面对这样的枪林弹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铁路战士和铁路工人不怕牺牲,用勇气和智慧为一线战士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防止敌人袭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铁路战士和铁路工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白天呆在山洞里,晚上赶紧跑,发现敌机就迅速把火车开进最近的山洞;对机车、车辆、野营车进行伪装,司机室全部用黑布窗帘包裹,防止夜间燃烧作业露出灯光;列车运行过程中,指派一名下班的空乘人员在飞机后面第一个的野营车里持枪站岗。空乘人员在野营车里吃饭,生活。如果发现敌机立即开火,驾驶员听到枪声后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同时,他会充分利用雨雪天气和敌机无法起飞的空地,日夜兼程赶往装载运输。
抗美援朝战争之初,东北铁路工程兵团紧急将原丰城至宽甸灌溉铁路延长至上河口铁路桥,连接朝鲜定州至清水铁路,从而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作战开辟了一条秘密运输线。
96岁的李德文是一名火车司机,往返于秘密运输线。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岁月,老人满怀激情:“我们创造了集体直达、分段运输、单侧运输、联合作战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创造了‘敌随轰炸,我随修复,路随通道’的奇迹,彻底粉碎了敌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铁路战士和铁路工人与朝鲜军民共同修复、抢建和恢复了128.88公里的主要桥梁、127.79公里的临时桥梁、1003.3公里的线路、161.13公里的车站轨道、122条隧道、310个供水站和20300多公里的通信线路,使朝鲜北部的铁路里程由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车
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铁牛”奔驰奋勇前进。中国人民志愿军急需的军事和生活物资不断送到前线。
在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时,彭曾说:“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于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于负责维护交通、保障供应的同志。他们还冒着敌人狂轰滥炸的危险,每天都在激烈战斗。
英雄慷慨地赞美歌曲
滚滚浓烟唱英雄,四周青山侧耳。
中国人不怕麻烦。面对任何困难和风险,他们的腿不会抖,腰也不会弯。中华民族不能被吓倒,不能被碾压!
1951年1月28日,大通河大桥连接满铺和平原被敌人炸毁,中国人民志愿军铁路战士和铁路工人奉命抢修临时桥梁。退休干部黄立奇回忆说:“当时敌机白天在空中盘旋骚扰,只能在夜间进行施工。3月4日上午,刚进入施工现场,4架美军重型轰炸机俯冲而下,从空中投下炸弹,30多名战友瞬间被覆盖在坍塌的泥土下。敌机离开后,我们疯狂地挖土。然而一切都晚了,一具尸体直挺挺地躺在我们面前。”抗美援朝铁路博物馆馆长谢本生说:“铁路每公里牺牲一个士兵。铁路有多长,牺牲多少士兵。铁路是用铁路战士和铁路工人的鲜血建成的。”
抗美援朝大战是一场极不对称的较量。敌强我弱,装备落后,衣少食少.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铁路战士和铁路工人穿越枪林弹雨?是什么样的精神激励中华民族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
答案就在血迹斑斑的金达莱花里,就在从战场上凯旋的老兵的记忆里,就在历经70多年风雨而越来越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里。
听着,历史揭示的伟大真理激荡时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家就赢了!
——这是和平的胜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一辆英雄机车永远定格历史:1952年7月12日晚,1115号机车沿着朝鲜定州至向德的轨道冲刺。在他身后,三架敌机疯狂地投下数十枚炸弹,突然轨道被炸飞。司机大副李国行指示助理司机带好司炉,不断给火房加煤,加快挡,开阀门。我看到火车烟囱像火山喷发,冒着滚滚浓烟,随着火车加速留下长长的烟幕。烟带形成后,李国行立即命令大家停止加煤,关闭列车阀门,让烟消失。
(一直到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