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杨建光
10月23日上午,各界代表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万人大礼堂,气氛庄严热烈。当志愿军老兵、老同志、烈士家属等代表进入会场时,人们都起立,用持续10分钟的热烈掌声,向抗美援朝、保卫祖国的人民英雄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向我们生命中饱受战争摧残、艰苦卓绝的日子致以诚挚的敬意。
近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高彦春作为老兵代表来到会场,他激动万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作为一个老同志,我一定要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身边的人难忘的岁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新时代的年轻人,成为一个交通强国。铁路第一使命和第二使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彦春,1931年9月出生于山东临沂,1994年7月退伍,时任铁道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回忆说:“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参加了临朐武装(抗日地方武装),当通讯员。1947年,随着大部队撤离山东进入东北,我于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调至中长铁路沈阳局政治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铁路专员公署成立工程兵团承担铁路抢修任务,高彦春调到工程兵团。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高彦春于1951年1月至1953年11月担任抗美援朝工程兵团政治部部长。
2015年9月3日,高彦春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参考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高彦春至今清楚地记得:“1951年元旦深夜,我们作为先遣队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坐大巴穿过鸭绿江大桥。”高彦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修复铁路。当时铁路损毁严重,运输严重受阻,补给非常困难。修理一段铁路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我第一次修西川站的一段,路基很软,我们要放很多枕木在里面。我们花了一个晚上才修好。”
高彦春回忆说:“当时白天飞机经常被炸,晚上就要隐蔽抢修线路。敌机猖獗,飞得很低,用机枪射击,扔炸弹。由此产生的气流卷起了朝鲜平民的草屋顶。晚上也有危险。敌人信号弹出来,照亮天空半个多小时。定时炸弹对工程兵的抢修任务影响最大。当时没有拆弹技术和设备。只有靠着不怕死的精神,我们才人工挖出并运走了敌人埋下的定时炸弹。”高彦春记得有个战友叫郭金生,平时爱学习。他反复拆装炸弹,研究分析如何延迟爆炸时间,最后成功。回国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一直到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