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项目王”科研攻关不停歇

作者: 2020-12-25 浏览:

包头西站的李维东,从小就是“机械迷”。入职33年以来,从机械钳工成长为技术改造“工程王”,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50多项,科技奖励100多项。

设备技术改造,得从一台翻译机器开始。随着货车大修数量的增加,包头西车辆段在旧车辆段的基础上新建了一个大修车辆段,但新旧大修车辆段的地面轨道无法匹配,影响了运行效率。考虑到外包翻译机器的高价格,李维东想出了自制翻译机器的主意。经过反复的设计、论证和试验,一台由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组成的翻译机诞生了,新老仓库维修流水线终于投入运行。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和加强工人的安全,李维东还使用内燃叉车来拆卸和组装门。他加长了叉道,增加了叉车的分配阀油缸,保证了叉的提升高度和动力,使原来需要3-5人的换门操作,只需要一个人,操作时间同比减少50%。

"他负责的每个项目都是卡车和车辆维护的法宝."同事的鼓励是李维东创新的重要动力。他一边打铁一边研究3D异形配件打印机的技术改造项目,对30多种常用配件逐一进行了测算和编程,建成了完整的配件程序库,使这些小配件随时可以使用和生产,每年节省材料成本约10万元。

在今年的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大会上,3D异形配套打印机亮相精彩,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从最初的机电一体化到今天的人工智能,铁路设备日新月异。”李维东希望他能一直进行设备创新。

马魏

编辑之后,从“机械迷”到“工程王”,李维东成功地把童年的爱好发展成了事业。他深入一线,细心观察,勤于实践,不仅为单位节省了经济成本,也为员工提供了便利。50余项技术改造成果,不仅是对他改革创新、省钱降耗的有力认可,也是他不断成长成熟的重要见证。

THE END

相关资讯

深汕场平项目二标主体工程竣工交付
暑运收官 凯里车务段累计发送旅客119万人次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提高防诈意识 守护财产安全】
再见了!为中国铁路付出百余年间的“小车站”——棠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