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本报侯
1月6日5点,气温降至零下35摄氏度。随着6968次列车车门的打开,列车喷出的热气瞬间充满了吴以岭站的站台。列车员葛宏宇一边用对讲机反复向列车员讲述安全事项,一边引导乘客有序上车。
6968次列车每天早上从吴以岭站出发。到达伊春站后,车号改为6274继续向南到南岔站,然后车号改为6271向东转到三江平原中心城市佳木斯。全程510公里,火车运行8个多小时。
自1970年以来,这列“慢车”日复一日地穿过小兴安岭茂密的森林,停在远离城市的常林村,为一代又一代的森林人服务,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在路上,沿途的村庄距离铁路线只有100米,甚至可以看到农家庭院里的装饰。五星登站、洪山登站.葛宏宇说:“沿途村庄众多,位置偏僻。为了方便旅客出行,我们特意设置了一个不办理客运,没有站台的车站,就是上下车站。”“听到火车鸣笛后,我们赶紧在家里穿鞋上车。”一名持登机牌上车的乘客幽默地接过话头。
“冷的时候是239,北风寒冻。”火车每七八分钟就停一站,很多乘客跺脚或者搓手驱寒。车外很冷,车内很暖和。每辆车的温度计显示摄氏28度。
6968列车的供暖主要靠人工燃煤。二号车厢的锅炉房里,火车供水工李强手里的锅炉挂钩在灶台上飞来飞去,红红的火映着黝黑的脸颊。为了防止热煤渣掉在地上,他特意在锅炉下面放了一个托盘:“别看我们骑的绿皮车,但是只要锅炉烧到顶,温度就杠杆了。”
家住洪山的薛晓丽,已经怀孕7个月了,所以每个月都会定期坐这辆车去伊春做孕检。“这车方便,安全,温暖。早上走,下午回来。时机刚刚好。”薛晓丽开心地说道。
这种“慢车”是林区儿童的“校车”。葛宏宇说,列车在每节车厢都设置了“学生座”,专供学生周末使用,还在4号车厢设置了“学生阅读角”,并准备了课外读物进行科学探索。“天冷,上学不容易。有了‘学生座’,上下学的孩子就可以在火车上吃饭写作业了。”葛宏宇说。
马车外面,冰雪覆盖。在车厢里,乘客脱下厚厚的棉衣和帽子御寒。“这火车暖和,供水及时,比你自己家舒服。”听着乘客的赞美,李强心里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