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报纸贾国庆我们的报纸刘波
1月6日,一股大寒潮席卷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气温降至零下21摄氏度。
敦煌铁路穿越无尽的库姆塔格沙漠。该铁路阳关站至沙山沟站段,浮尘、扬沙、沙尘暴频繁,特别是每年冬春季节,平均每三天刮一次大风,最高风力达8级以上,几乎每天都有5、6级的沙尘暴光顾。风过,细沙冲向铁路。
5点,嘉峪关工务段苏北线维修区工长曹汶带着工作人员出发了。这一天,他们会奔向85公里外的清沙点。在结霜的窗外,已经是一个冰冻的世界,空气似乎凝固了,凝固了。
2019年12月开通的敦煌铁路是兰新铁路和青藏铁路的重要连接线,也是连接新疆、青海、甘肃和西藏最便捷的通道。及时清理阳关站至沙山沟站12公里线上的积沙,是工区14名工人的重要任务。
7时,清砂作业开始。戴着衣领、头罩和口罩的工人逆风走上生产线,挥舞着铲子清理生产线上的黄沙。这时冷风呼啸着裹在沙子里,在棉衣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风把脸吹得像刀割一样疼。员工宋说:“养出来的黄沙喘不过气来。即使像今天这样‘全副武装’,细沙还是会钻进你的头发、耳朵和嘴巴。”
宋把埋在钢轨连接处的黄沙和枕木一一清理到线外。他每走一步,都会挖出大约三铲黄沙,直到铁轨枕和连接部件从堆积的沙子中露出来。"今天,我们要完成3公里的清沙任务."根据曹汶的说法,用几万把铲子挖3公里的沙子需要十几个人。线路开通才一年多,工人的手掌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10点,清沙如火如荼。工人呼出的热气冷了就结霜,磨损的脖子和棉帽被呼出的气体浸湿,慢慢凝结成冰花,一点一点,一朵一朵,很像盛开的雪绒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风,人与沙一次又一次的竞争。黄沙是用铲子扬起来的;枕木,一个一个露出来。
12: 30,清砂作业结束。工人们拿起扫帚,开始清理散落在轨道表面的黄沙。这时,一个奇怪的场景出现了,——多名员工的衣领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寒风中艰难站立。原来大家都汗流浃背。在厚厚的棉袄里,渗入衣领的汗水被寒风迅速冻结,成了“顽固的衣领”。工人周畅开玩笑说,如果脱下汗湿的棉袄,在风中站几分钟,棉袄也会站起来。说白了,他们谁也不敢这样尝试。
13时,持续6小时的清砂作业结束。曹汶拿起保温杯,喝了几口水。在这里,保温杯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如果是普通水杯,一个小时之内就会冻成冰。
下班路上,曹汶和他的同事在颠簸的公交车上睡着了。此刻,肆虐的风是温柔的。虽然是“老对手”,但也很难惊动这些努力工作的“清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