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李锡兵本报李锋
1月7日凌晨2点,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19摄氏度,在检查时间到来之前,济南西机务段鸡西作业一车间调度组司机孙洪涛已经做好准备。设置好保护灯,带上检查锤和手电筒。他先绕车确认防滑,然后上车检查弹跳停止、制动阀、励磁开关等关键项目,有序规范。
准备工作就绪后,孙洪涛关闭电刀,驾驶室亮起,电气仪表按顺序启动。微电脑屏幕显示水温35摄氏度,他立即按程序启动机车,以750转/分的速度将手柄推到3位数。在寒冷的夜晚,柴油机剧烈启动,发出有规律的轰鸣声,水温缓慢上升。
1月6日18: 00,孙洪涛作为夜间机车进行热身。他在温州考察了3台和谐N3B机车,承担了鸡西枢纽货运调车的重要任务,在检修期间必须时刻保持完好,以便随时上线。机车水温是内燃机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柴油机的重要部件,如管道、气缸、润滑系统和增压空气等,都依赖于水的冷却和保护。一旦气温过低,水温下降,外部水管容易结冰,机车就会堵塞。
在极其寒冷的天气里,团队延长了加温时间,孙洪涛在驾驶室里,密切关注着每个仪器的状态。1月7日3点20分,第一辆机车顺利完成加温,水温显示76摄氏度,但孙洪涛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在寒潮天气,车下的制动管部分,尤其是主气缸的排水部分暴露在外,容易结冰
果然,当他排空主储气罐时,发现排水阀没有工作。当他侧身蹲下时,他把脸闭上,把手伸进冷阀门。“真的冻住了。”孙洪涛喃喃自语。在向值班指导司机汇报后,他们迅速启动了紧急处理方法,使用体循环法解冻。还好及时发现,冰冻不深。10分钟后,主储气罐排空成功。
那天晚上,孙洪涛完成了12次检查,热身了3次。1月7日7点半,他把“生机勃勃”的火车头交给了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