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胡彦波本报刘亚华路南
冬天,兴安山被雪覆盖,风刺骨。1月11日下午6点,海拉尔工务段兴安岭隧道班长于帅和他的同事们沿着铁路走向兴安岭隧道。进了洞口,他们打开大灯和灯,黑暗的隧道瞬间被照亮。
大兴安岭隧道位于滨州线博克图至大兴安岭段,是连接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唯一铁路通道。建于1897年,全长3077.2米,为双孔单线隧道。一百年来,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奇迹。这里山连绵,峰峦相依。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下,隧道内冻害复杂多变。山中的水从隧道内壁渗出,隧道内壁往往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为了保证运输安全,每年冬天,隧道工人都有更多的日常清冰和巡逻工作。
走进隧道,灯光忽明忽暗,温度越来越低,每个人呼出的气息瞬间上升为白雾。虽然所有的工人都穿着厚重的冬装,但飞驰而过的火车带来的强烈寒风依然直扑入他们的怀抱,让人不寒而栗。工作人员一边走,一边仔细敲着,检查隧道各部位有裂缝的侧墙衬砌,确认没有石块脱落后,继续检查前方道路,没有任何疏忽。
在这条又冷又暗的隧道里,于帅和他的同事们已经默默值班六年多了。2014年大学毕业后,28岁的于帅选择了桥梁工程专业,从千里之外的通辽来到兴安盟。刚来的时候因为地广人稀迷路了,但是对铁路桥隧工作的热爱让他选择坚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和团队领导,对岗位的热爱也越来越强烈。2018年,他还在兴安盟山区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园。在他之后,16个年轻人陆续来到兴安盟山区工作。
“王正义,你组负责处理1530米右侧墙上1.2米高的出水口。刘、和杨职业两个组,负责左上墙1615米处的拱线渗漏……”在帅帅的安排下,不一会儿,寂静冰冷的隧道里充满了大镐大铲的有力敲击声。于帅说,从冬天开始,他们已经开始整顿隧道里的十几个出水口,并组建了四个重点“顽疾”青年突击队,几乎每天都在清理。内壁的冰有时很厚,只能用手清除。刨冰用编织袋包装,每周用火车运出一次。冰多的时候,有1000多个袋子包装运输。
9点,于帅和他的同事们按时完成了隧道检查。当他们离开时,百年隧道静了下来,留下了这些年轻观察者的呼吸和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