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第一个货运数据创造了新的历史,传达了中国铁路运输的能力,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一批系统配套、换乘便捷、智能高效、立体发展、站城融合的综合客运枢纽得到优化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实现有机联系、优势互补、联合运输。同时,铁路作为散货运输、特种运输和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的骨干和枢纽作用得到有效加强,铁路市场份额逐步增加,社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十三五”期间,铁路货运市场化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共为客户节约物流成本600亿元。在降低运价的同时,效率和质量也在逐步提高。高铁快车覆盖全国80多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立了跨省运输协调机制;中欧的Banlieda,通达中国29个城市,欧洲97个城市。
近年来,交通、环保等部门出台了公路治超、“转铁路”等政策,煤炭、矿石逐步回归铁路。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联手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出了公铁联运、铁海联运、高铁快车、中欧列车等产品,不仅为货运增量提供了供给保障,也为蓝天的防御做出了贡献。2020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运输35.8亿吨,同比增长4.1%。十三五期间,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的比重从2016年的7.7%上升到2020年的9.9%。
铁路货运不断推进运输供给侧的结构改革。通过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可以更好地惠及现有客户,吸引更多客户,促进国内物流市场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站在“两百年”的历史交叉点上,一个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遍布祖国辽阔的土地,四通八达,为美好生活创造新的时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