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报纸肖佩青我们的报纸陈伟义宋鹏华佗
“哥,小心点,这一块顶低了,别碰你的头。12月8日,在郑太高铁穿越二广高速公路的箱梁上,在郑太高铁高平东站以南约两公里处,弟弟司振西在心照不宣的交出维修锤的同时提醒弟弟司振东注意安全。
司振东和司振西是郑州东高铁基础设施段黄河大桥工区的桥梁隧道工人。他们也是双胞胎,现在在同一个团队工作。兄弟俩所在的工区主要负责郑徐高铁、郑太高铁部分桥梁的养护。两兄弟以过硬的专业能力成为高铁的“桥梁医生”。
郑太高铁穿越二广高速公路大桥的运营入口,刚好允许一个人通过。司振东和司振西先后爬上了大桥的箱梁。这座桥由15个盒子组成,每个盒子分为3个盒子。箱梁内最高点小于1.5m,只能向下弯折作业。箱子里没有空气流通,人工作久了会有窒息的感觉。这时,兄弟俩趴在通风口上,摘下口罩,深呼吸,然后开始工作。
“默契才是真正的默契,只是两兄弟更有冲劲,更佩服同事。”领班赵介绍说,在修理桥梁声屏障的螺栓时,兄弟俩把他们的作业当成了比赛。桥梁两侧的声屏障有66根螺栓柱,每根柱有12个螺栓。经过近4个小时的作业,我弟弟司振东比他弟弟司振西提前1分37秒完成了重新拧紧792螺栓的任务。
两兄弟互相追赶不服输的劲头也影响到了身边的人。春运高峰期间,为保证设备安全和运输畅通,工区7座铁路专用桥维修频率翻倍。工区的工人像司振东、司振西兄弟一样,每天穿梭在桥梁之间,检查设备状态,排除隐患。
“每次看着高铁安全通过我们修过的桥,我们都觉得很值得煎熬和疲惫,”司振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