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报道,面对集装箱短缺、高成本和海运延误,中国制造商正在寻求通过陆路出口货物。除了运输效率之外,欧洲国家订单的增加和“一带一路”倡议下货运路线的增加也促进了中欧之间货运量的大幅增长。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用业内人士的观点称,近年来中国重新启动了经由中亚连接中欧的铁路货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客户看到了铁路服务相对于海运和空运的可靠性,并相信他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选择中欧列车。(4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欧列车跑出了相互经济共赢的“加速度”。自2011年开通以来,中欧列车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中国和欧洲已运营列车3万多列,实现了中国71个城市与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的业务往来。国内运营线路70多条,运营线路和联通城市数量稳步增加。2020年,中国和欧洲共运营列车12406列,发送113.5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50%和56%。首次突破“万列”大关,是2016年的7.3倍;从这些数据来看,中欧列车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作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中欧贸易的国际战略通道,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维护中欧关系的重要桥梁,开启了中欧贸易的新篇章。
中欧列车跑出了运输路线的“新方向”。滞留在苏伊士运河的重型货船长慈号已移至正常航道,运河在瘫痪一周后已恢复通航,但对航运业的破坏性影响可能持续数月。封船期间,中欧协商量翻了一番。偶尔的堵塞并不会影响苏伊士运河未来在世界航运中的地位,但人们可能会在航运之外寻求新的选择,中欧列车肯定是一个新的方向。
旧州新生活,旧路新征程。我相信随着中国和欧洲列车运行数量的增加和覆盖面的扩大。中欧列车必将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互动的节奏,为祖国与世界企业之间的出口贸易提供更多的运输选择。(许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