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铁道资讯

《经济日报》:“慢车”带来稳定的快乐

作者: 2021-04-22 浏览:

我们的记者齐辉

当复兴在中国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时,仍然有81对“慢车”在一些深山和偏远的村庄里行驶。他们的平均时速只有40公里,乘客大多是村民和学生。虽然他们常年亏损,但乘客数量并没有减少。他们依然坚持只坐1元钱的最低票价,背着贫困地区的百万老乡实现小康梦想,每天徒步翻山越岭。

人们称这些慢车为“小慢车”。小而慢是它的魅力所在。

对老乡们来说,这意味着希望

相比高铁的速度,“小慢车”的低票价可以吸引沿线村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绿色的皮车厢,简易的座椅,不时伸出头来的小鸡在伊村民的篮子里.登上5633辆“本地小火车”就像乘坐时光穿梭车回到上个世纪。

春天,红樱桃是“明星产品”;初夏是蕨菜、青冈藤、蒲公英的收获季节;8月,红皮土豆带着泥土的香味登上马车;十月,大梁山的苹果醉人……山中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产品。但是堵车把好东西留在了山里,使得当地经济难以发展。

50年前,成昆铁路通车,连接了曾经封闭的土地和外界。濮雄至攀枝花的5633/5634次列车开通。“虽然火车每站只停几分钟,但这意味着出门,回家,希望大凉山的老乡们。”在这列火车上工作了20多年的列车员刘伟说。

55岁的库拉古是喜德县武乐镇的居民,他每隔几天就乘一趟火车进城。鼓鼓囊囊的背囊和蛇皮袋里装满了庄稼和家禽。阿骨打说:“到了县城,可以把自己的‘宝贝’卖个好价钱,然后买些面粉、植物油等日用品回家。”。

为了方便群众,车厢经过特殊改装,每节车厢两端都去掉了两排座位,用于堆放行李和货物。火车上还有专门运送牲畜和大件行李的车厢,免费为群众运送牲畜。最多86只羊,8只猪,62只鸡。

多亏了“小火车”,当地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老乡带的干粮只有土豆和玉米."5633/5634的列车员阿西阿西亚(Assi Axia)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打工做生意,老乡们不仅不愁吃喝,而且越来越爱美,穿着越来越时尚。

一个库拉古几年前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坐了几块钱的“本地小火车”进货。他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现在准备在喜德盖房子。50年来,“小慢车”一直在这条铁路线上,见证着无数家庭越来越好。

为山区孩子开辟学习之路

虽然速度慢,跑的时间长,但是公交车上的时间不会浪费,孩子会在公交车上学习知识。

每天12: 00后,6063次列车售票员将学校一般车厢里的书整理给林宝和值班人员,并将列车员捐赠的最新课外书放在显眼的位置。6063次列车是陕西宝鸡到四川广元的普速列车,是沿途很多学生上学的“校车”。为了让孩子们在火车上更好地学习,在火车上设置了阅读和学习的车厢。

“我小时候每周都坐这趟火车去上学。当时没有一般的学车,也没有书。”已经是西北大学学生的牛羡慕地说,移动火车图书馆照亮了孩子们的学习梦想。

教育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武器,交通不便是影响偏远山区儿童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遍布全国的“地方小火车”把助学放在了重要位置,为山区孩子的学习开辟了道路。

20多年前,宝鸡电信段信号员助理工程师袁哲乘坐这辆“小火车”从甘肃辉县来到略阳上小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曾经遇到一个初中生。”袁哲说,这个孩子坐火车去学校只需要几分钟,但是如果他在雨雪天错过了火车,他只能沿着山路走四个多小时。“山里的孩子太难了。他们需要这辆车才能安全到达学校。”

“小地方火车”也改变了村民的观念。阿霞回忆说:“山人对让女生读书不热心。小学一年级,我们班5个女生,二年级只剩下两个。”“小慢车”来到山区后,村民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发现铁路工人

员里有不少女性。”渐渐地,坐“小慢车”的学生多了起来,男孩女孩都有。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与高铁的商务风不同,“小慢车”的烟火气更浓。布尔伍莫乘坐5633次列车的目的是收购蕨菜,一趟车下来收购了300多斤。   与别的火车不同,买卖交易在“小慢车”上非常普遍,许多老乡甚至在下车前就把东西卖完了。在车上还能看到缠着头巾、怀抱小鸡仔的老大娘,拿着烟斗的老大爷,刚进完货的小卖部老板娘……老乡们在“小慢车”上聊天、交朋友、做买卖,热闹得像集市。   虽然没有空调和卧铺,但因为票价便宜,乘客都是常客,再加上开得慢,列车员和乘客们有更多时间相处,慢慢都处成了朋友。   阿西阿呷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车上有喜事,沿线乡民会乘着这趟火车迎亲、送亲。每到这个时候,她总会来上一嗓子,老乡们也会跟着唱和,歌声一路飘扬。   阿西阿呷给很多人讲过“两个鸡蛋的故事”。一次,阿西阿呷在巡视车厢时,看见一位70多岁的老阿妈坐在地上,因为身后背篼里的土豆太重无法起身。阿西阿呷赶紧走过去,帮她把背篼扶起来。没想到的是,阿西阿呷第二天上班又看到了这位老阿妈。老阿妈从兜里掏出两个煮熟的鸡蛋说:“打听到你今天上班,早上5点多就起来了,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就是为了给你送两个鸡蛋。”   阿西阿呷捧着这两个带着体温的鸡蛋,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这是彝族乡亲对‘慢火车’真挚的情感,让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阿西阿呷说。   尽管“慢火车”是亏钱的,但对沿线群众来说却特别重要,因此铁路部门一直坚持开行,并累计投入5.8亿元对列车升级改造。2017年以来,全路常态化开行公益性“慢火车”81对,覆盖21个省份,经停530个车站,途经104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公益性“慢火车”始终执行国家1995年批准的普速旅客运价率,25年未涨价,远低于公路票价水平。   不涨价的“小慢车”渐渐开进了沿线百姓的心窝里,温暖了他们的心。 
THE END

相关资讯

拉林铁路货运忙
铁龙穿荒漠 沙海变通途
聚焦“四保”目标任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