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9时45分,在大兴安岭嫩林铁路大杨树站站台上,425名考生及其家长登上K5117“共青团”高考专列,前往100多公里外的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参加高考。这种高考专列已经连续运行了19年。
十年寒窗磨一剑。高考是人生大事。在这个关键的日子里,高考学生如何成功到达考点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中铁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高考专列”19年,无疑是考生安全、快速、准时到达大兴安岭地区考场的保障。高考专列既承载着学生的梦想,也承载着全社会的祝福。19年来,高考专列从原来的绿皮车升级为现在的空调车,铁路设备和客运服务不断升级,不仅给出行带来了便利,也给考生带来了殷切的期望和温暖。
高考专列有些平凡,又有些不平凡。平凡的是,“高考列车”和我们每天乘坐的列车没有什么不同,充满了热情微笑的乘务员,干净舒适的车厢环境等。不平凡的是高考专列默默坚持了十几年,难能可贵。可以肯定的是,高考专列穿越偏远山区,解决了考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凸显了铁路部门对人民的民生关怀。时间匆匆,高考专列温暖了山区学生追考的旅行路径,也为学生的高考梦想插上了翅膀。
民生不是小事,枝叶永远和感情有关。历经19年风雨,随着铁路轮缘的快速转动,高考列车的服务质量也逐年提高,从最早的绿皮车,到现在的火车都换成了空调车;从最初在火车上准备文具和药品开始,就配备了心理咨询师和车载医生。温暖的“民生味”,浓烈的民生情怀,洋溢着和谐的氛围,也洋溢着梦想与奋进的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专列不仅仅是一列追赶考试的火车,更是无数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新生活的“希望列车”和“梦想列车”。
只有通过多年的坚持和一点一滴的改变,这些地区的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才能逐年达到新的水平。在这样的坚持下,高考专列成为了一年一度的“承诺”,支撑着成千上万学生“走出去”的梦想,点燃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同时也为教育扶贫和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于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