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铁道》报道了中老铁路唯一跨境隧道——友谊隧道潘福平师傅与徒弟白小可“对峙”的故事。友谊隧道地质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国内外罕见。师徒老潘和小白一起努力,在进步、质量、竞争等方面相互竞争,书写新时代铁路人的奋斗精神。
“敬业的人,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快两年了。他们在跨境线上,防疫风险可见一斑。其他人没有时间逃跑,但他们会呆上几个月甚至几年。2020年9月13日,中老两国1200多名建设者经过1543天的艰苦奋战,友谊隧道建成。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动力。虽然荣誉难能可贵,但背后非凡的汗水和努力令人敬佩。现在中老铁路即将开通,弟子小白已投身于川藏铁路的建设。从起步到领先,中国的铁路是由无数像师傅带徒弟的老潘和小白这样的劳动者打造的,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铁路部门会为每个刚参加工作的员工安排一名师傅,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授现场操作经验和方法,让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更快。正是这种传帮带的方式,催生了许多“传帮带兵”的故事。师生们投入战斗,留下万里铁路上最美的身影。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奋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责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铁路网越来越密集,正在改变过去人们对距离的认知,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这条铁路线的背后,是无数铁路人的奉献和奉献。现在,比如冬天,北方下大雪,南方地面结冰。为了保证列车的平稳运行,他们“以雪为令”。在车站,他们反复提醒乘客小心滑行;在火车上,他们耐心地向因误点而焦虑的乘客解释;在途中,他们撒上融雪盐,并涂抹防冻剂.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列车的平稳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他们来自平凡的岗位,讲述平凡的故事。普通人,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诠释了劳动者最美的执着。(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