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至古莲的6245/6246次“慢车”于1976年正式开通,运行在嫩林线上,全长923公里,包括8节客车和1节行李车。硬座票价最高的在49元,最低的在1元。(来源:人民铁路)
这是一列运行在中国路网最北端的“慢火车”——从北纬45度到北纬52度;这是一列穿越中国最冷地区的“慢火车”——穿越冬季零下50摄氏度的大兴安岭;这是一列里程最长、停靠次数最多的“慢火车”——全程923公里,运行20小时50分钟,停靠65站,平均每十分钟停一站。
这辆公益“慢火车”穿越湿地和草原,串起森林和农场,宛如一条绿色的钢铁巨龙,与大兴安岭五彩缤纷的五花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这趟“慢火车”也将铁路扶贫的触角伸向了大兴安岭深处,托起了沿线人民致富的希望。
这趟“慢火车”是最温暖的“慢火车”,不仅温暖了身体,也温暖了心灵。这趟“慢火车”从《南行漫记》中的齐齐哈尔出发,穿越嫩江平原,穿越兴安林海,穿过“中国北极”,最终到达古莲。由于北方冷空气来得早,车内早早就被加热了,外面一场秋雨一场冷雨,车内欢声笑语。列车贯穿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腹地,是人们在大兴安岭森林深处旅游、就医、上学的首选。3月9日冬至,大雪封山,道路封闭,这列火车就成了人们进出大山的唯一交通工具。这样的“慢火车”就像冬天的一把火,燃烧着沿途人们对生活的热情。
这辆“慢火车”是一辆“希望之车”。不仅点缀着被誉为“绿色生命”的大兴安岭,还带动了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在嘎达奇北山上,矗立着一座由两条铁轨组成的纪念碑——大兴安岭纪念碑,它提醒着铁路沿线的人们,铁路爱情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刻历史记忆。被称为“死亡”的高山禁区,现在变成了希望之地。铁路四通八达,大兴安岭人民的物资线、生命线变得畅通无阻。“慢火车”缓缓驶过,大兴安岭腹地的经济社会生活变化翻天覆地。对于沿线的人们来说,生活因为“慢火车”而越来越好。
这辆“慢火车”是生命之车,希望之车,致富之车。(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