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荣应晖
他们是一个年轻的集体,平均年龄36岁,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占职工总数的67%;他们是一支高学历人才队伍,64%的员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他们是一支屡获殊荣的精英团队,在工作中精益求精,锐意进取;他们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和火车头奖杯等荣誉。
这份骄傲的成绩单,属于北京电务段北京动车组车载设备车间。北京电务段北京动车组车载设备车间负责高速列车ATP、LKJ、CIR、DMS、EOAS等设备的检修维护。车间书记郭琦说:“车载设备是动车组的‘大脑’。车载信号员就像一个脑科医生,定期对‘大脑’进行检查和测试,不定期给‘大脑’补课,让它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证高效可靠的运行。”
为确保车载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车间依托局集团公司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党的优质品牌“列车ATP维修队”,针对制约安全生产的痛点和难点,从压缩惯性故障、提升设备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三个方面积极实施科技研发和攻关。
截至2021年底,车间已完成重点项目21项,其中填补行业空白5项,维修工艺标准改进1项,结构设计缺陷改进8项,检测仪器和分析软件自主研发7项。车间根据设备系统特点,从细化工艺标准和作业标准入手,组织制定了覆盖所有管内车辆的4大类12项车外设备维修工艺标准,对机柜线缆布线、版本标识定位、螺栓拧紧力矩等进行了整改和规范。五个ATP设备。
车间主任李想表示:“我们专注于在设备的源头解决质量缺陷和惯性问题。两年来,组织完成了11期设备软件优化和5期硬件改造,涉及动车组近千组。在车间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设备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确保了118列动车组532列控车载设备的稳定、安全、可控运行。截至4月28日,我们已经实现了3254天安全无事故。”
此外,北京动车组车辆设备车间还被誉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他们分层分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了人才梯队的合理配置。同时,他们实施了岗位星级评定、竞赛演练等激励机制。把提升基本功与增收晋级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员工学习技能、实践技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几年来,车间培养了3名高级工程师、8名工程师、5名科级干部、4名副科级干部,6名青年工人走上了管理岗位。
2015年参加工作,现已升任车间副主任的胡晓普感慨道:“6年多的时间,我从一个技术上的‘小白’成长为质量分析工区的工长,再到现在的管理岗位。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驾校里的教育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