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周燕顾凌云
“10辆车,5辆车,3辆车……”6月6日16时,烈日炎炎。襄阳站货场内,作业车间的一组连接员熊、张道伟抓住车辆滚烫的扶手,身体贴在滚烫的车帮上,全神贯注地向外张望,准备连接车辆。
襄阳站是邯、刘娇、襄渝干线的交汇点,也是鄂、豫、渝、陕四省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今年以来,该站围绕“四个确保”的目标任务,不断优化调车作业组织,有效减少停车时间,加快机车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襄阳站作业车间调车一组负责襄阳站、襄阳南站货物列车的接运及调车作业。9: 00,随着第一批调车计划下达,调车队跟随调车机到襄阳南站作业,带领拼装货车进入襄阳站解绑,13: 00休息。
5时40分,车站调度员传来第二批调车计划。调车队长罗带领值班人员迅速进入作业状态,认真核对方案,详细分工,携带防暑药品和防护备品到各自作业岗位。
烈日下,铁轨、道碴、车体温度高达60摄氏度,热浪此起彼伏。货场第一次挂钩作业开始时,接头人抓住车辆扶手,踩着梯子靠在车厢上。为了防止烧伤,他们穿着厚厚的外套、裤子、胶鞋和手套,汗水不停地流。他们的工作服有湿的,有干的,也有湿的。
“现场闷热如蒸笼,钩杆滚烫。贴着滚烫的车身,顶着热浪前进,大家都在和高温做斗争……”罗擦了擦汗,说道。
“停止,启动,推动……”对讲机里,人声此起彼伏。在列车编组作业中,调车人员是司机的“眼睛”。罗认真听取熊说出的每一个操作词组,并在第一时间用灯光显示装置向驾驶员发出指令。列车解体时,他们取下列车的车钩,将不同的车辆分解到方案中指定的轨道上,为车轮设置防滑铁鞋,并取下车辆连接处的风道。“大热天工作,邻线一停车,就像被关在密闭的烤箱里,连呼吸都滚烫。”张道伟说。
一批作业耗时3个多小时,调车员在滚烫的道碴上来回走了约3万步。车辆移动时,他们牵着车,接上,拎起车,提钩,挑水管,拉开关,爬上爬下梯子,弯腰俯身,每个动作都要做六七十遍。
高温“烤”出了调度员的耐心和毅力。他们踏着热浪,汗流浃背,为南来北往的车辆“穿针引线”,快速解决、穿插。一连串钢铁长龙从襄阳站出发,走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