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奋进、尊德、向善”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1416名青年员工组成的中老铁路建设运营青年专项攻关队的共同追求,也是他们在攻克中老铁路联通网络、运营管理、惠民生、友谊传承等重大问题上的动人风采。五年来,奋战在中老铁路上的铁路青年,在建设黄金线路、造福两国人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了青春风采。
中老铁路穿越地质条件极其恶劣的横断山脉。此外,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围岩条件复杂多变。线路或穿洞而过,或从空中穿过,堪称“活的地质博物馆”。复杂的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60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精调员克服重重困难,沿着线路一寸一寸向前,一点一点啃下“硬骨头”。
中老铁路开通前,老挝只有3.5km铁路,铁路运营管理基础几乎为零。如何让“中国管理”和“中国标准”走出国门,一个个面临着接棒攻坚队的挑战。
万象运营管理中心作为首批支援中老铁路老挝段的“尝鲜者”,经历了7次现场调研、14次集中讨论、8次集中审理、反复实践和修改,最终编制了《磨万铁路行车工作组织细则》103010等10余部规章,为老挝铁路运营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持。
琅勃拉邦养护管理中心主任李武贵,在国外奋战7个月瘦了12斤,克服了中老两国在地理、文化、技术标准、生活习惯、交流等方面的差异和困难,没有经验可循。他带领青年团队探索,从零开始,形成了思想、专业、生产、发行“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和“天窗”式的安排运营组织。
“一二一,一二一……”每天清晨,天不亮,一群穿着中老铁路制服的年轻人在琅勃拉邦养护管理中心职工站的操场上喊着晨跑锻炼的口号。跑的年轻人一半来自养护中心的青年攻关队,另一半是他们的老挝徒弟。
中老铁路老挝段由中国铁路队运营维护,他们不仅担负着服务老挝旅客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第一代老挝铁路人的重要使命。克服语言困难是海外运营管理和指导老挝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制定前瞻性计划,提前一年组织180名专业专家组成“双骨干”团队,仅用11个月就完成了老挝语专业两三年的课程,学习基本的铁路术语和会话。
对于“从零开始”的老挝学员,“双骨干”团队成员独门绝技频出,“五分钟重要知识课堂讲授”,“一小时基本功示范”。早上一起跑步,上课一起学习,饭后小聊,一对对“跨国师徒”在友好互学中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老铁路青年从一知半解的铁路管理逐步融入铁路大家庭,基本满足了重点专科的管理运营需求。
张是刚刚结束培训开始工作的675名老员工之一。他每个月能挣近350万基普,是他父母收入总和的两倍。像张一样,越来越多的老挝人民切身感受到了中老铁路带来的实惠和便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伊始,攻关小组仅用3天时间就将中国共青团捐赠给老挝共青团的10箱2万个医用外科口罩运出了国门;今年3月初,一名在老挝工作的中国公民突发重病,攻关小组小心翼翼地将患者接力安全送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