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李
他每天穿梭在神农架的大山里,却无暇欣赏美景;旁边是飞驰而过的高铁,但我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在郑渝高铁向湾段前期介入期间,他每天要在10多公里长的隧道里工作10个小时,打碎10个检查锤,发现并监督排除上千个隐患。他就是神农架高铁襄阳工务段桥隧车间副工长王。
王今年26岁,瘦脸,戴着一副眼镜。他看起来温柔又能干。3月1日,随着郑渝高铁向湾段联调联试,王被任命为神农架高铁桥梁工区副工长。他很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在汛期,防汛是第一要务。6月5日,工区接到上级命令:6月20日前,对管内隧道口、防汛点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王勇自告奋勇当了工头,带着一群工人上山下河。山路崎岖,有的检查通道只有60cm宽,有的地方甚至没有通道,只能徒手攀爬。他们挂着双筒望远镜,系着安全带,包里带着各种工具、食物、药品。蛇挡道了就用木棍挑掉,蚊子咬了就擦点药止痒。
6月20日,郑渝高铁投入运营。神农架-高露铁路桥工区第一防洪警戒点的确定。兴山隧道进口处非常陡峭,是郑渝高铁的重点防洪区。为了保证高铁的安全,警戒点由工区的工人24小时把守。
新线刚开通,工区各项工作繁杂。组织守卫和日常防洪任务就落到了王的肩上。
防洪点距离工作区有45分钟的车程。虽然不算太远,但是山路蜿蜒,雨季随时有塌方落石的危险。工区人少,任务重,离职率高。为了保证司机的休息,主动提出让王带两个年轻工人轮班值班,每周换一次,以减少发车频率。一个小小的警卫室里,晴天烈日当空,气温高,雨天湿度大,不通风。晚上蚊子在耳朵里嗡嗡作响。每次检查,他们的工作服都是又湿又干,没有地方洗,只能简单擦拭。
工人们在一周的值班后可以稍事休息,但王在完成值班后会去其他地方进行检查,并按时收集各种数据。虽然很累,但看着一辆辆高速列车从他守护的桥梁隧道旁飞驰而过,我有一种自豪感。
7月2日,王坐上高铁,回到河南老家。他的父母和女朋友很好奇他为什么这么忙。王勇答应,忙完了就带他们坐高铁去神农架,看看沿途的美景,看看自己出了很多汗的郑渝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