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北四环三标工程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新市公路松树岗。本工程主要负责1.155公里跨铁路桥的施工,包括现浇后四跨连续梁的水平转体施工,以及221根17孔箱梁的架设施工。今年4月1日正式复工后,他们以防疫和生产为重点,克服重重困难,抢回了损失的时间,挽回了损失的产值,为2020年底武汉北四环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不减,工期不变,复工、复产的费用响起
疫情来袭时,包括武汉北四环在内的武汉所有在建项目都按下了暂停按钮,这是对北四环能否在年内通车的严峻考验。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3月初,项目部在业主的支持下,开始安排相关的审批手续及复工生产的人员和材料准备。3月24日,项目部接到当地防疫局的复工通知,同时项目部制定的复工方案得到批准。3月27日,项目部接待了第一批从湖北枣阳返乡的“点对点”包工头,并先后联系了信阳、恩施、老河口的汽车租赁公司,让100多名包工头分批顺利返岗。4月1日,武汉北四环三标工程正式复工,成为武汉首批复工复产项目之一。在将施工工期推迟了近两个月之后,项目部为灾后施工揭开了新的帷幕。
任务不会减少,工期保持不变。面对既定的工期,项目部注重防疫和生产,颠倒工期,优化方案,制定月、周、日计划,每天分析一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围绕难题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确定了6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目标。
与时间赛跑,与产值竞争。复工后,项目部加大了生产资源的组织力度,根据公司“100天”产值目标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对生产进度和关键岗位质量进行了奖励,为按期完成生产奠定了基础。春节前,我们留下了许多未完工的桥墩和盖梁,直接影响了架梁的进度。一方面,我们增加了人、机器、材料和材料的投入;另一方面,优化了工作面,进行了移峰填谷施工,减少了交叉作业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武汉北四环三标段项目经理吕强说。高峰期间,项目部150多名工人在各作业区忙碌。自复工以来,项目部已完成建设产值2400多万元。
科技创新的智能应用引领技术创新生产精品
武汉北四环三标段工程包括4跨连续梁转体组,是中国1公里内最密集、最重的连续梁转体施工,转体总重量11.5万吨,为世界最高。转体施工跨越包括京广客运专线在内的8条铁路。面对这些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梁两端的重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梁两端的重量进行称重和平衡。“过去,在横梁两端设置称重墩,用手动千斤顶进行称重试验,操作不便,称重数据误差大。我们建议在下层转盘进行称重测试,使用8个500吨智能数控千斤顶进行称重,速度快,提高了称重精度,节约了称重码头的成本。只有这项创新为项目部节省了100多万元。”华志宏介绍道。
据不完全统计,自项目建设以来,已设立6个项目,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版权1项,施工方法2项,质量控制成果2项,论文2篇,发明专利2项,有效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
党建引领服务生产护航项目管理无偏差
党建也是生产力。在进入工地之初,许多村民找到了项目部,并想在施工现场工作。项目部联系了黄陂区交口街昌松村党支部,通过当地党支部的牵线搭桥,有效解决了部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为了加强企业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实现互助共赢,北四环三标段党支部和昌松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结对共建,紧紧围绕“组织联合建设、党员联合管理、联合活动”的方针,通过联合主题党日和集中党课,形成了党建工作的相互渗透、渗透和联系。“我们是北四环8个路段中唯一的中国铁路单位,我们最晚进入市场。但是,我们积极发挥党建和联合建设的作用,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率先完成了拆除目标,成为全线第一个完成钻孔桩基础的单位。单位、项目部多次被业主授予”该项目党支部书记李晓伟表示。
在生产过程中,项目党员积极展示自己的身份、承诺和业绩,深入一线,深入班组,向项目员工和劳动者宣讲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广泛开展“党员无违章”、“我安全”等活动。结合角色,充分发挥月度“岗位之星”和“优秀员工”的评价作用,以表率作用带领职工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
流行病过后重生,时间不等人。吕强表示,下一步,项目部将以“百日”劳动竞赛为契机,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抓住工期和产值,为今年年底北四环的开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