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有着美丽的蓝天,郁郁葱葱的土地,庄稼如玉米快乐地生长,微风沙沙作响。近日,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扶贫队队长李冯和蒙古族成员白嘎力从科尔沁右翼中旗南白银道海嘎查(村)出发,沿着农场小道来到贫困家庭白宝山的家,了解养牛情况。
走进院子,第一个迎接李冯和白嘎力的人是被称为“克里斯提尼”的奶牛。听到这个声音,正在忙着扩建牛棚的白宝山和他的妻子鲍格图热情地迎接了李冯和白嘎力。“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已经卖出了八头牛,收入近10万元。这些奶牛是我们家的财富。如果你忙完之后不帮忙养牛,你现在怎么过好日子呢?”白宝山介绍道。
自2016年以来,村里的铁路扶贫队与相关部门协调,帮助白宝山获得了5.5万元的产业援助资金和1.5万元的贴息贷款。白宝山购买了7头奶牛用于养殖。“除了已经售出的8头牛,我们牛棚里还有15头牛,价值约30万元。我女儿今年高考,我不担心上大学的学费。”白宝山伸出手指,数着手指说道。
白宝山所在的南白银陶海嘎查,以农业为基础,农牧结合。2014年,它被确定为贫困嘎查,有62个贫困家庭,176人。自2011年以来,村里的铁路扶贫队大力宣传扶贫开发、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制定扶贫规划,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加大产业带动扶贫的力度,形成了本地区以养牛为特色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铁路部门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20多万元。到2017年底,南白银桃海嘎查脱贫。
准确的扶贫让白宝山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养牛使他一步步走上了幸福脱贫的道路,现在“两忧三保”的目标已经实现。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白宝山有了更多的想法。“高考结束了,我女儿想考驾照。既然家里条件好,这钱也可以出。”白宝山自信地说道。站在一旁的李冯插话道:“现在,你是嘎查的一头牛。你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把样品送给了其他贫困家庭。你应该带头过小康生活。听到李冯的鼓励,白宝山露出了简单的微笑。
“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可以继续和铁路部门联系,让我们一起办好小康社会。”李冯对白宝山说道。扶贫干部不放松,这让白宝山对未来充满信心:“政策越好,越难。我的牛棚里的农业规模将继续扩大,让美好的日子更有希望。”
二十年前,当时住在两座土坯房里的白宝山,在院子里种了两株杨树。现在,杨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一家也住在新房子里。在绿林树下,一家人喝茶聊天,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这两棵杨树见证了他们脱贫的历程,也将见证他们未来更好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