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通车,至今已有24年。大别山还连续24年运营公益性“慢车”,仅在2019年就运送了36.5万名乘客。说到“铁”,它就会蓬勃发展,现在大别山已经步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奔向经济发展的大道。(人民铁路新闻)
大别山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我们革命先辈战斗的地方。弘扬“红色”大别山精神,继承红色基因,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人民的共同目标。1947年8月7日,刘邓向大别山挺进千里,成功地完成了大别山的战略开发,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现在,在大别山上连续运行了24年的公益“慢车”,帮助大别山人民完成了脱贫计划。
发展道路。强大的运输能力是一个地区“走出去、引进来”的基本支撑,也是加快地区间交流的催化剂。当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大挑战是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中国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要解决贫困问题,首先必须提高交通服务能力。交通建设可以改变一个经济领域的发展。公益“慢车”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快车”,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新时期发展的窗口。高强度铁路打破了大别山地形的限制,畅通无阻的交通是促进乡亲出行和物流的重要载体。承载能力强、票价低、安全的特点使贫困地区的人们很受欢迎,各种别称如“扶贫车”、“公交车”、“校车”说明大别山村民对它的喜爱。
高质量的铁路扶贫线路连接大别山的上下游产业链。穿梭于大别山的“慢车”已融入纵横铁路网,直接融入铁路网的“大家庭”。铁路线是一条经济动脉。铁路能够成功整合大别山上下游文化、产业和商业服务,取长补短,“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先富、后富、共富。2009年麻城北站开通后,大别山成功融入高铁网络,“慢”与“快”的结合使大别山的人们出行更加便捷,缩短了周边城市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大别山的经济圈,成功地使大别山的发展更加繁荣。
“慢车”使革命老区更加生动活泼,有助于红色基因的传承。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生态资源丰富。穿过大别山的“慢车”给革命老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别山的山、河、草、树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首都。“慢车”穿梭于深山中的田野间,展现了“闺中养”的自然之美,让游客尽情享受千山的水。不要忘记你们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红色精神,对于新时代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红色革命老区的精神是旅行者内心的向往。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衷,了解革命历史的艰辛,增强中华民族复兴的紧迫感,才能更好地共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