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现场。杨建光
“线路开通后,我想好好睡一觉。”7月24日,年过半百的洛阳工务段洛阳重点维修车间主任宋振宝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沙峪沟村附近的陇海线救援现场讲话,眼睛有点湿润。
位于邙岭山脚下的沙峪沟村,距荥阳市高山镇木沟村不到5公里,该村因穆桂英屯兵而得名。这个地区有许多湿陷性黄土。沿黄河和罗易河发育黄土沟壑,附近许多村庄以沟壑命名。陇海线经过该区域多为高路堤、深路堑,易发生边坡坍塌。
日前,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中原,巩义市成为重灾区。陇海线郑州至洛阳段存在路肩塌陷、路堑、路堤边坡等水害。危险是命令。宋振包河近百名工人携带铁锹、压碴叉、编织袋、木桩等工具,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那时候,雨像水一样倾泻而下,衣服上夹杂着汗水和雨水。在20日、21日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在一线工作了20多个小时。”宋振宝回忆说,他们又湿又干又湿,只有一套衣服穿了四天。
24日中午,应急现场温度超过30摄氏度,空气中有大量水汽,身体感觉极度闷热。在线路保护网外的一棵树下,整个上午一直在挖沙的急救人员四肢伸开,躺在简单的编织袋上,无视蚊虫叮咬,花时间休息。
山里的天气多变,雨马上就要来了。15时30分左右,宋振宝正在带领工人挖隧道,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豆大小的雨滴越来越急,很快就变成雨帘,积水涌进隧道,操作人员不得不紧急撤离。记者的防护背心完全湿透了,很匆忙。久经考验的救援人员早已习惯了有条不紊地整理机器和工具。操作员驾驶四辆挖掘机停在两条线之间,雨水敲打着玻璃。
“建筑工人近百人,没有一个退休的。”宋振宝说,避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建设的领导者,他首先要坚持住,不能让队伍散了。“我们是铁路工人,所以想尽快让铁路通过。”“这是我们做的,这是职责所在。”……平淡的话语透露出他对工作的深深热爱。
“我家住在一楼,也受到了影响。山里经常没有手机信号,家人给我打了很多次电话才联系上我。铁路紧急,真的回不去了。我经常和建筑工人结婚。即使半夜回到车站,我也记得给家人打电话,发信息报告我的安全。”说到家庭,宋振宝充满了愧疚。
40多分钟后,雨终于停了。宋振宝带领工友们不停地检查隧道内积水,以及先前清理过的地方堆积的一些淤泥。“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很多次了。我们必须与雨赛跑,尽快抓住线。”宋振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