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组王强周琼张周凯
晚春的大别山,杜鹃绯红,松柏苍翠。4月30日上午,旅客进站的嘈杂和行李箱满地的哗啦声打破了大别山脚下麻城站的宁静。
"去淮滨的乘客请在5号站台上车."7时15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麻城车务段麻城站旅客胡婷婷在车站道口,提醒8332次列车上的旅客。每天上午开往淮滨的8332次公益性“慢火车”和开往九江的6025次公益性“慢火车”从麻城站发车,下午返回麻城站。
1997年5月,京九铁路开通不到一年,胡婷婷来到大别山腹地,成为一名铁路客运员。无论是在麻城站,京九线光山站,还是宁西线上城站,她都一直在和公益“慢火车”打交道。
在胡婷婷眼里,麻城站开出的两辆公益“慢车”已经是她的老朋友了。
7点26分,看着只有3节绿皮车厢的8332次列车缓缓驶离麻城站后,胡婷婷转身走向停在同一站台的6025次列车。“胡师傅,今天我值班。”列车长吴晓燕走上前来,热情地和胡婷婷打招呼。
“逢年过节,坐‘慢车’的乘客比较多。很多乘客都是坐这个车,然后换乘黄煌高铁。”交接完后,胡婷婷对吴晓燕说。
随着合武高铁的开通运营,运行在大别山的“慢火车”不仅是山区人民的出行工具,也将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网紧密联系在一起。高铁和“慢火车”的结合,让大别山的振兴发展更快更扎实。
京九铁路刚开通时,两辆公益性的“慢车”由麻城站的旅客服务,胡婷婷还担任了“慢车”的列车员。那时候大别山的人第一次背着大包小包坐火车旅行。“以前从麻城站开出的两趟公益性‘慢车’经常挤满乘客,列车员很难检查车厢和开关车门。”胡婷婷介绍。
“现在大部分乘客都是学生,外出打工换乘的人,还有周末出游的游客。车厢里没有拥挤的场面。”胡婷婷说。随着高铁的开通和道路的改善,乘坐公益“慢火车”的乘客逐渐减少,但乘客的衣着更加时尚,随身物品也从被褥变成了走亲访友的礼品。同时,公益“慢火车”里的设施也进行了升级。更换后,硬座车厢座位更多。车厢里的电风扇让炎热的夏天凉爽了许多,增加的座椅套为车厢增添了温暖的气氛.
20年来,胡婷婷一直坚守在大别山脚下,用真诚的服务守护着公益“慢火车”,用青春温暖着旅行者的旅途。“慢火车”越来越好,大别山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