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朱金军陈明君本报杨新飞景李玮亚华
从太空俯瞰,在南海之滨,新时代的进步图景是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条铁路连成一条铁路,并继续延伸到广东的东部和西部,就像一艘巨大的船载着广东的各个城市在风中航行,破浪前进。
铁路使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实现小康社会。
吸引生活水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综合性”,综合性更重要,更难实现,尤其是对广东而言。广东不仅发展了粤港澳大湾区,还发展了经济发展缓慢的粤东、粤西地区。甚至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中铁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和广东省东西部发展规划,全力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每通过一条铁路,就能形成一条工业带,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工业沿铁路转移,带动沿线人民快速建成小康社会。”广电局集团公司规划部负责人表示。
从粤港澳大湾区向北,2009年开通的京广高铁武广段和2015年开通的广深港高铁深福田段贯穿广东南北,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北移。近年来,粤北韶关、清远沿线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了5000多个产业转移项目。粤北高速铁路经济开发区90%以上的投资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铁路沿线的产业分工越来越清晰,布局越来越合理。韶关专注于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而清远则倾向于电子信息、机电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
东至2013年开通的杭深线厦深段,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向惠州、汕尾、潮州的转移,极大地促进了深汕经济特区的发展。合作区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5G产业链等前沿产业。
东北方面,新建的梅山铁路将于2019年投入运营,粤东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小。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企业已经在梅州建厂。高新技术企业紫晶仓储已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厂,技术团队主要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直到第四版)